兩條由鵝卵石鋪就的小河道,蜿蜒在亭間各石几前後。
不用多言,此溪流自然是為了曲水流觴之用。
不過,此處曲水更有一處不同。
內溪流是在諸多石几間迴圈,方便眾人一覽彼此詩作。
而外溪流,卻是順著一條小渠,潺潺往皇城內芙蓉園流去……
遙遙望去,芙蓉園內紫雲樓若隱若現。
因此,每人詩作都要謄寫兩遍……
堪稱妙處!
因為今日瓊林宴,本就為新科進士所設。
所以能來者,八成以上皆身著簇新進士服。
坐在主位的,自然是今科狀元曹辰曹子昂。
今日瓊林,他便為東道!
再依次依照名次,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一溜的排下去。
不過,自然不可能將三榜進士全都請來。
多則無趣。
實則,連二榜進士也未來過半,只請了二十五人。
不是進士身份的,更是隻有六人。
賈琮認識兩人,都是國子監監生。
一是周隆周劍文,另一個,則是趙倫趙原陽。
兩人經義文章火候十足,今科未中,只是因為運氣不好都生病誤了考期。
下科不說十拿九穩,但也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就是三鼎甲之位,也未必不能爭一爭。
因此二人能來。
剩餘四人,包括賈琮在內,分列當下長安城內“琴棋書畫”年輕四絕。
說起來,亦算是魁首之列。
不過,賈琮六人到底還未得進士身。
在這個讀書人掌握世間大權的時代,沒有進士身份,一切都是虛的。
連進士身都還未得,其實還算不得真正的讀書人……
所以他們六人坐於後面。
又因為賈琮最幼,所以坐於末位……
此等文會,縱然出身再高,也只以功名年歲為序。
不過,偌大個杏花亭內,並非只有這三十四人。
除卻他們外,還有另外一批人。
舉辦風流文會,若是少了名妓相陪,又怎配風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