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這孩子有慧根,所以才送來太聖寺的。”一塵想了想,欲要順了他的話,但自己已是僧人,不可誑語,因此並沒有說肯定之詞。
於是李承志驚嘆不已,“哇,觀世音菩薩親自送來的,那他一定非同一般!”
僧眾們自然是多有不信,便有人去請教了無。了無不動聲色,只是閉著眼嘴角略有上翹,似在微微含笑。
於是前去請教的僧人只能疑惑地摸著頭回來了,他不認為自己悟性差,所以眾僧問時,他便頗有深意的點點頭。
於是眾僧皆信了,紛紛圍住空明,來看他懷中的這個有著神奇來歷的孩子。
這孩子長得太討人喜歡了。乳白嬌嫩的面板,就像還沒熟透卻被完好地剝了殼的雞蛋一般。一雙大而黑的眸子,像黑色的寶石,鑲欠在溫潤的玉盤之上。眉眼中似天生蘊藏無限的仙靈之氣。
眾僧紛紛抱過去逗玩。
“哇……”
不知為何孩子又哭了起來。
“別搶他的佛珠呀!”。
有僧人發現,只要把這孩子的佛珠搶走,他就會大哭。所以也只好將佛珠一直戴在他的脖子上,讓他隨時可以玩耍。
“既然承志說這孩子是觀世音菩薩送來咱們太聖寺的,那必是佛旨天意,當好生供養,讓他長大後學習佛法。”了無自然知道那“觀世音菩薩”是玉雪,也知道這是她和空明的孩子。只是現在空明已遁入空門,所以在眾僧面前不便挑明。也就順勢而為,裝起了糊塗——阿彌陀佛,承志說的,了無可沒那麼說!
晚上眾僧皆已睡去,空明懷中孩子也已熟睡。了無細細端祥著,小聲道:“這孩子真像你。聽說還沒名字呢,你是否已想好?”
空明略加思索,“既入佛門,四大皆空。就叫皆空吧。”
“皆空……”了無冥想片刻,撥著佛珠微微皺眉,“若是個僧人,名喚皆空自然不錯。只是佛門只收自願皈依者,他尚且不諳世事,哪來的四大皆空。況且若就這樣在寺中做了和尚,對幼小的他而言也不公平呀!”
空明心中卻早有打算,“我想待他稍大再看他的興趣如何,他若是厭惡佛門,我便早些將他送予別的門派習武。就算他不厭惡佛門,到時我也會讓他下山。屆時他自己的道路,由他自己去選擇。”
“如此甚好,只是玉雪……”
說到玉雪空明心下一沉,“師傅,玉雪好似無法理解我……”空明難掩心中失落,“雖然弟子已剃度,但心中仍難了對玉雪的牽掛,這是否……”
“這很正常,有些事情不是說忘就能忘,說斷就能斷的。既便是殘夢已死多年,我心中又怎會忘記她。不過我早已把她示為心中的一尊菩薩啦,而且時常拿出來觀想。”了無笑得有些神秘。卻全然沒有半點困惑的神情。但那種虔誠的眼神,足以表明他並非是說笑而已。
空明猶是大悟,“觀想吾愛,哦!弟子明白了。”
愛一個人應不限是本能的慾念吧,如果能擯棄這種慾念,這種愛並不與佛念相沖突。心中有佛,便是有愛,心中藏有所愛之人,便如同心有菩薩是一樣的道理。
空明得此大悟,後來藏經崖又鑿出了玉石。遂施展從千佛洞所學的塑像之法,親自將心中的玉雪雕成了一尊觀世音菩薩之玉像。供放在一間偏秘的禪房之中。
眾僧皆道此便是那日廟頂之觀世音菩薩。真相也只有空明與了無心知肚明。
但不管怎樣,玉雪將皆空放在太聖寺,看起來太過狠心,但卻不失為保護這孩子順利成長的好去處。
倘若孩子在金錢幫成長,一則,太過冒險,皇上本就容不下一塵,何況其子。萬一被皇上和柳無情得知,則有性命之憂。
二則,金世雄尚可拿自己的親生兒女脅迫玉雪,更何況一塵的兒子呢?
三則,既便皇上聽到一塵父子皆皈依佛門,自然也會對他父子少卻許多戒心。
當然玉雪的想法是:最好一塵能回到她身邊,他們一家三口團圓後歸隱……
只是這次玉雪是如何得知,一塵在太聖寺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