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崔瑛做殺手營營主之事,不論是趙繼正或是一塵和常無恙,早已悄然撂開了。
此後,一塵等人與那趙繼正和刀派中人因各懷所想,不便同道,雖然都是去泰山,但還是分開自便。
犀牛山上一戰,殺手營的人死了營主崔刈,死了張冠蟬,肥李丙還有大魚腩。一塵卻仍舊很擔憂。因為這一戰,從始至終沒有看見那個鐵面公公。
此人雖神出鬼沒,但肯定不在犀牛山,否則不會坐看殺手營的人一個個被殺而不出手。
顯然鐵面公公當時並未想到半路上會殺出個趙繼正。一定是看到一塵、常無恙已被押上囚車,自是放心的去了別處,至於是何處?……
不好!鐵面公公奪了雙龍斬,怕是去了泰山對付玉雪去了。這個人陰狠奸詐,善於暗下黑手。只怕玉雪要遭他的暗算。
想到這一塵再不敢延緩,與常無恙、崔瑛等人拍馬向著泰山疾馳而去……
泰山乃五嶽之首,佛道之聖地,君王之禪山。
《史記·封禪書》,《論衡》,和《韓詩外傳》等典籍均記載了自炎帝以來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這種典禮若尋根可至遠古泰山周邊部落,自然崇拜之原始祭天儀式。
秦皇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泰山封禪後。歷來帝君多有效仿,皆選泰山封禪,以彰顯功德無量,以祈求國泰民安。猶見泰山之重也!
正是:
一指低頭紅日,哈吹俯首雲煙。
玉帝或曾尋寶座,遺落人間已岱山,獨封王者禪。
星耀寸石磊落,月輝滴水纏綿。
萬丈摩崖文史韻,佛道驚奇事物鮮,獨尊天下觀。
(破陣子)
此山雄渾巍峨,可謂吞吐雲海,蘊藏星河。彙聚人文精氣,變幻風雨雷電,傲立於天地之間。
話說一塵、常無恙和崔瑛連同五虒八人八馬,疾馳向泰山而去。若是從前他們是不可能同路而行的,但世事變幻,蒼海或成桑田,何況人乎。
行至泰山腳下,一塵心中無限遺憾,只因若大的泰山立於眼前,卻無暇賞景。
只在猶豫:泰山這麼大,也不知玉雪和劍派的人現在何處?道:“當初所約之地乃是泰山之巔,又叫各劍派勿要張揚,暗自潛行。所以還是先上山再說吧。”
山道崎嶇,蜿蜒而上,不覺行至一處石橋岔道,立於橋上而望,但見曲徑清溪,鳥鳴魚遊。溪中一少年正在捉魚。此景正是:
嬉戲,嬉戲,枝頭雀鳴得意。
小徑彎彎曲曲,鬧溪穿橋跳魚。
魚跳,魚跳,擺尾搖頭醉了。
(調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