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縱是花翁再留,也是要走的。第二日,玄天、錦雲,一塵、玉雪,歐清風、天寶,常無恙連同崔瑛,一行人便欲起程回去。花翁早已備下食物、水酒,並差人送上船去。又設酒筵踐行,獨不見蕊兒來送行。
且不去管,眾人推杯換盞,不覺至酣。席間花翁嘆道:“吾年歲已高矣,此別怕是再無緣見諸位了。”眾人聽罷頗是唏噓。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彼時花翁送眾人出園林,看那左右牡丹已謝去大半,早不是當初那般似錦繁花,教人不免心生憐惜。一路敘別一路再將那殘花看賞,花翁與眾免不了又是一番感嘆。有道是:
繁花不勝光陰劍,
總有別枝離亂愁。
但剩殘香猶馥郁,
願得此念更悠悠。
當花翁挽手依依惜別之時,一塵突發奇想,醉問花翁,“此間之牡丹,花翁可盡知其歲數乎?”
花翁已醉,曲指難數。便胡亂指著園中牡丹搖頭晃腦道:“此株約莫與我同,那株約莫與君同……”眾人聽罷皆朗笑開懷。正是:
花開第幾度?痴醉問花翁。
喃喃曲指,道是約莫與君同。
猶念馨香馥郁,難憶芳年華月,
度度為誰容?
終究歸流水,風雨送飄零。
半枝殘,漸憔悴,惹心疼。
徒然興嘆,何必自擾自多情?
年有花飛花放,歲歲人添愁緒,
事事予長風。
別去一聲笑,怎懼不相逢?
(水調歌頭·問花翁)
話說花翁將眾人直送到碼頭,一塵等人正欲上船,忽有家丁急報。對花翁言說蕊兒忽然心疼不已,死活要見天寶。眾人只好讓天寶回去與蕊兒話別。
天寶回去看時,蕊兒已哭成了淚人。見了他忽又破涕為笑,說話間竟像無甚事。一會兒天寶告辭,還未出得林園一射之地。蕊兒又哭天喊地道是心疼,要見天寶……
反複兩次,花翁終於明白了。原是蕊兒已離不了天寶。想這天寶甚是討人喜歡,又無父母,不如讓他留在此島與蕊兒作伴。或許今後尚可成就一段姻緣。遂與歐清風說了。
歐清風大笑,“正有此意。不過我也是孤單一人自是捨不得天寶,你若留下天寶,還需捎帶上我這個白吃白住的閑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