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華似酒穿腸過。
穿腸過,
是非對錯,
幾多過客。
唱到興起,仙人執拂塵忽地離座,舞將起來。仙人此舞,融陰陽太極之道,貫內外清修之功。或靜如幽泓或驚若飛鴻。步法瀟灑飄逸,手中拂塵時而散如飛雪,時而聚似鋼鞭,蘊藏無窮變幻和勁道。
而那知遇之聲居然引起鶴舞共鳴。卻不知是因為琴的絕頂妙音,還是一塵的絕妙手法,亦或是兩者相得益彰才能如此神奇。
曲終落定,仙人仍似沉浸於其中,他閉目仰頭。撫須良久,忽淡然道:“老夫氣數已盡矣!”
眾人聽罷,萬分驚愕,以為聽錯。
“師傅鶴發童顏,定能長生不老,何出此言?”易陽甚為不解,忙滿臉疑雲地立身拱手。
“此乃天數,世間哪有長生不老,只不過老夫修道,深諳養生之法,才多偷活了些許年罷了!”仙人說這話時臉上猶帶著一種心滿意足的微笑。而易陽等人確實不知仙人究竟是何高壽。
“有一事需告訴徒兒們,老夫曾與先帝在宮中發現一冊天書。上言將有異星隕落,並稱此星殘骸將隕落南海某島,且關乎江山社稷。遂先帝囑咐於我,屆時定要尋到此星殘骸。老夫夜觀星相,此事將不久矣,先帝遺願恐將要落在爾等身上。”
思忖片刻,仙人仍用那種貫有的平和語氣悠悠道來,“倘若社稷有變,不管誰做皇帝,爾等當盡力輔之,以保黎民安泰。”
眾弟子皆俯首稱是。
“見到你撫琴,老夫就似見到先帝,此琴贈你也算是有所歸由。”三真仙人忽又將知遇之琴贈予一塵,一塵知道不可推辭,只得領受。心中卻道才與仙人相識,頗感情趣相投,或成衡融之契,不想他卻說要仙去,難免心中一番感嘆。
“還有你們要記得,修道之事易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亦不可過份執拗,否則將誤入歧途,切記、切記……”仙人容不得眾人插話,便像留下遺訓一般,對易陽等徒兒一番叮囑。
一塵等仍不敢相信,昨夜戲五虒如同小兒,剛才還聽琴興舞的三真仙人,會是氣數已盡之人。
果然,午時過後一刻疏忽,不見了仙人。問遍所有人,最後有後山一道童曰:“師傅已去山中,叫我告訴你們,他已隨雲鶴仙去,不必找尋。”眾人怎信,尋遍後山果不見蹤跡,方知所言非虛。
仙人如此離去,反而使觀中弟子寧可信其已修道成仙,倒不至過於悲慟。
只有一塵心中唏噓不已,仙人乘鶴去,一曲清音留,他將那知遇之琴反複觀撫。猶憶仙人最後一舞,不覺銘記於心。
自從師傅三真仙人駕閑雲而去,不知天上人間後。易陽,易陰,玄天師兄妹三人日夜在山中修煉真氣。
三人於望月崖上修煉完畢,夜觀天象。但見那蒼穹之色渾濁一氣,更有種隱約的神秘。而東方太白處,星光晦澀顯露不詳之兆。
“師兄以為所主何事?”玄天掐指卻不敢臆斷。
易陽看看師弟玄天,又看看師妹易陰,然後低頭思忖良久,“觀此天相,應是宸星之位晦暗,主天子……”話未說完只聽易陰以手指天驚道:“師兄快看!”
玄天,易陽二人朝她手指方向一看,只見鬥大一顆流星劃破長空,在天際留下一條長長的光痕,瞬間泯滅。
“莫非天子已薨!”玄天、易陽二人異口同聲。
“天外隕星落,事出有兆頭。師傅曾言天書有載,將有異星隕落,並曾告知於皇帝。屆時定要尋到此星隕落之處,此事關乎天下之安危。皇帝遂令師傅擔此重任……”易陽話到此處卻停頓下來,自然是三真的仙去,讓他仍然無法釋懷。
玄天拍了拍師兄肩膀,便接道:“可是師傅已然仙去,此事定然落在我們身上,依我看皇帝是否已薨,朝廷不久必有告示。怕只怕天下將由此而生變呀!”三人議定此事暫不可告知一塵。遂各自回房歇息,只待朝廷告示。
望月崖上徒留下幽蛩細細低吟,噓噓不休。
次日清晨眾人剛起,便有一弟子氣喘籲籲地跑上山來稟道:“山下聚集了一群人,揚言要我三真觀交出趙一塵,否則就要攻上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