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禮部尚書正是聖旨中所說的那個從旁協助攝政王之人。
“請攝政王上前。”因剛才聖旨一事,如今吏部尚書說話,便也沒有反對的聲音。
“請攝政王上前。”眾人紛紛附和。
而武官那邊倒是有人出來說話,卻也是很少。本來朝中武官少,而瑞王離開之後,眾人便隱隱是以溫勇為首。而如今看溫勇由始至終沒有說話,他們便也紛紛沒有開口。
只是如今這種情況?好像已經成了定局。
“溫尚書?”離溫勇最近的一個武官開口。
溫勇聞言轉頭看了這人一眼,卻依舊不開口。
而這時袁崇安已經走上前了,就見他環看眾人一圈,隨即見他高高抱拳,“皇上身子抱恙,囑咐我監國,是對我的信任,而我必然不會辜負皇上的信任。”
“攝政王深得皇上信任,是肱股之臣。我們以攝政王馬首是瞻。”袁崇安話落,整個朝堂之中便有大半的人出來說話。
他們紛紛附和,而那些沒有急著出來說話之人見此便也紛紛說話。
而此時便只剩下武官這邊……
眾人見此紛紛看向那少得可憐的幾位武官,要說這朝堂之中共有四十幾的文官,而武官卻不到十人……
一比四,可怕的壓力,武官這邊倍感壓力。
“溫尚書怎麼說?”說話的還是禮部尚書。
溫勇聞言這才轉身看過去,他深深看了禮部尚書一眼。溫勇是曾經也是一名大將,是上過戰場、殺過人的。而站在他對面的文官,雖然勾心鬥角、殺人於無形,然而在溫勇這樣的眼神之中卻還是敗下陣了……
眾人紛紛移開目光,而那被溫勇格外“照顧”的吏部尚書甚至忍不住要後退。
若不是如今幾乎人擠人,怕是他真心要後退好幾步了。
溫勇見此諷刺一笑,隨即收回看眼看向那一直不說話,卻也沒有多餘動作的袁崇安。
此時袁崇安揹著手,神情頗為自傲,好像已經勝券在握了……
“恭喜。”溫勇開口道,卻也只是簡單兩個字,便沒有其他。
“溫尚書怎麼說也是跟隨先皇過的人,又深得皇上的信任。如今皇上任袁尚書為攝政王,溫尚書至少也應該再說些什麼,簡單恭喜二字怎麼夠?”剛才被溫勇嚇得後退的禮部尚書再次開口。
溫勇這老匹夫,自以為新皇還是先皇,自以為他還身受皇上信任。也不想想如今的朝堂是誰的天下了,還敢這般不知死活!
“那你以為我應該說什麼?”聞言,溫勇再次看向禮部尚書,眼神比剛才還要淩厲。
“當然……”禮部尚書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打斷。
而打斷之人正是這新任攝政王袁崇安,“不必如此,溫尚書是和我同朝為官。如今我雖然是攝政王,但到底我們都是為皇上辦事之人,如此劍拔弩張怕是要傷了和氣,溫尚書說的是不是?”
同朝為官?若是從前確實是這樣,兩人同為尚書地位平等,甚至在先皇的時候,這身為吏部尚書的袁崇安是比不上身為兵部尚書的溫勇的。然而此時卻是風水輪流轉,袁崇安不僅僅是尚書,還是攝政王。
不說攝政王是開天闢地之舉,而一個王位,盡管是異姓王也足夠說明瞭袁崇安的地位在溫勇之上。此時溫勇要是膽敢應一聲是,便是對袁崇安的大不敬……
“攝政王是王爺,深受皇上信賴,下官不過一個小小尚書,盡管是為皇上辦事,但如今皇上是讓攝政王監國,所以下官也是在為攝政王辦事。”溫勇不是愚鈍之人,而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知道袁崇安的打算。
然而就算是這樣,溫勇卻也不是魯莽之人。他知道此時自己應該做什麼,同時他心中卻也忍不住嘲諷,有人自以為是,怕是不知死活,看到底誰才是笑道最後之人。
而文官那邊見此以為溫勇是妥協了,便是禮部尚書也忍不住只得。要說這溫勇是個硬脾氣的,但不管你如何硬,在強權面前不也是要低頭。
而武官這邊見溫勇這般說話,便也紛紛開口為袁崇安道喜。一時間整個朝堂倒也算是和諧起來……
在此之後,中楚第一次在皇上不在,而是由開天闢地第一位攝政王主持的早朝如期舉行。只是今日到底也是第一次,眾人便也沒有說什麼。而袁崇安也不著急,他今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而後便只要徐徐圖之。
只有等那個人真的駕崩了,他的計劃才能真正施展開來,而這中楚才會真正迎來另一番天地。
“退朝。”袁崇安說道。
眾人聞言紛紛對袁崇安抱拳鞠躬,這才離開。而平日裡若是皇上在此,他們是要磕頭行禮了……
300.袁珂茗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