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分頭行動,一個去與商夷交涉,話兒,是這樣說的。
商帝啊,如今這蒼陵有一半的地盤是您的,也就是說一半的蒼陵是您的國土,這國土上的子民不太聽話啊,他們居然不肯放人誒,你是不是該有點表示?畢竟正經說起來,這事兒算得上是商夷與大隋之間的小小外交問題,您是不是該頒道令,讓他們把咱大隋的人還回來?
商帝吃了悶虧,左右不好回話,若說這事兒他不管吧,那等於是在說蒼陵那地方上的人不服商夷管束,商夷無能,難以讓臣國之了對他臣服。
若是管了吧,這會兒商夷正在蒼陵舊地的地盤上跟南燕打著仗,只怕要惹得蒼陵人的不痛快,於他商夷來說是個禍害。
商帝覺得,石鳳岐跟魚非池太陰險了,他這會兒才理過頭緒來,明白他們為什麼非要急著把那些女子救回去。
救人是假,整他是真。
最好的方法是拖延,等這場戰事過了,再跟大隋討論這“不太重要”的問題。
可是石鳳岐不幹了,您怎麼能說此事無關輕重呢?那是我大隋的子民,我身為大隋的太子,理當保護愛護他們?難道商帝您不是這樣想的嗎?你難道一點也不在乎你的子民受難嗎?如果是您國家裡的女子被人賣了,你能穩坐王宮無動於衷?
唉呀,商帝,您可是太過無情了些,身為一國之君,竟然如此輕視自己子民,簡直令人痛心。
咱可不是您,咱愛著自己的子民呢,所以,這事兒沒得商量,您趕緊拿個方案出來解決了此事了,不然的話,咱大隋可就要全力出兵向您討個公道了。
且不論石鳳岐的這個全力出兵是真是假,是唬是詐,商帝現在都冒不起這樣的風險,所以,商帝很鬱悶。
在石鳳岐以鴻臚寺卿的身份反複向商夷施壓之下,商帝想了個勉強折中的方法,他會下令讓蒼陵舊地的人把該歸還的大隋女子歸還回去,如果他們不願意,那就等他慢慢去遊說,總會讓大隋滿意。
這也算得上是緩兵之計,做足了表面功夫先把大隋穩住,商帝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其實是十分合格的,這樣的外交手段,也是十分高明的。
但問題是,他一個人的高明,總敵不過兩個人的卑鄙。
在石鳳岐跟商帝扯皮喊話的時候,魚非池也沒閑著,只不過呢,她所面對的人不是商夷罷了,她的著力點在蒼陵舊地。
蒼陵舊地的烏那明珠收到魚非池的親筆信,只問她一句,可是甘心成為商夷之臣?
她當然不願意,她寧願成為任何人的臣子,也不想屈服於商夷,當初她答應初止的條件是不得已,被迫著,可是她被初止那樣傷害,在商夷的王宮裡遭遇了那麼大的變故和傷害,她恨初止,恨商夷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會感謝他們?
魚非池又問她:“如果你有機會讓蒼陵人擺脫臣國身份,為獨立與自由而戰,你可願意?”
烏那明珠只是一位公主,而且是一位已經失去了可汗父親的公主,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很不容易,她需要找很多蒼陵的智者去詢問,問一下他們的意見。
可是說過了,蒼陵的人,都是些一根腸子通到底,半點彎也不會轉的人,便是他們的智者,也不過是些稍微活得久一些的中年人,畢竟這個地方的人,想活到六十歲,都是一種奢望。
熱血沸騰的蒼陵人,願意為他們的自由而戰,他們覺得,他們是天上的雄鷹,是地上的野馬,是不能被馴服被折辱的。
先前被南燕打得節節敗退,至少他們努力掙紮努力反抗過,也不算尊嚴盡失,可是被商夷一口吞了大半個地盤,就很是不甘了。
他們是被人賣了,賣了他們的人還跑去商夷當了臣子,擺明瞭就是把蒼陵當跳板嘛!
恰恰好,商帝當時下的命令也到了,要讓蒼陵舊地的人趕緊把買來的那些大隋女子送回去,言辭大概是這麼說的,彼蠻夷之類,行此天譴之事,令孤痛心,商夷乃是泱泱之國,信奉仁義,難容如此劣事,爾等不得再作拖延,立行此事。
熱血沸騰著的蒼陵人這會兒正沸騰著呢,再遇上商帝這麼一道令,立馬炸了,商帝這是根本不把咱們當人看吶,幫著大隋都不幫著咱們,根本就是把我們當棄子當槍使!
再說了,他們商夷的人在咱們蒼陵的地盤上跟南燕打得你死我活,糟蹋了那麼多的草原,死了那麼多的人,毀了那麼多的族落,咱們還沒找他麻煩呢,他居然就這麼把咱們賣了?
他既然從來沒有把我們當作商夷子民一樣平等看待,那咱們也就不受他這窩囊氣了!
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