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隋帝他問。
魚非池一點點垂下眼眸,就像是一點點放下自己,一點點與過往的驕傲與不羈作別,一點點粉碎過去的自己,一點點地,成為另一個人。
“如今天下存四國,南燕得蒼陵一半,商夷得蒼陵一半,後蜀與商夷聯姻,商夷自身強大,更有兩位七子輔佐一代明君商帝,是以,商夷為如今須彌之最。商夷與大隋毗鄰而居,交壤頗多,若商夷趁此時正強盛之際,揮軍北上,對大隋強徵硬伐,大隋必是疲憊應對。”
“且大隋剛歷改革,民心未穩,貴族多有罹難,戰事最是耗費銀錢,雖大隋囤糧千萬,然戰事並非糧草居多便可得勝,更需奇智詭謀,金戈鐵槍,且商夷在此事上並不弱於大隋,兩強相遇,大隋未必能獲勝。”
“又以後蜀,蒼陵居於商夷後方,可為商夷提供不絕之利囂,不絕之銀錢,然大隋雖得西魏一國,白衹半國,此二國本身便是小弱之地,難為大隋提供利處,更遑論大隋變法推行至此二國,引發不滿,極有可能引發內亂,屆時外有強敵,內有政變,於大隋不利。”
“大隋雖有蘇於嫿,石鳳岐此二位無為七子,然商夷有韜軻,初止二人,且商夷上下一心,並無內亂,大隋難敵天下大勢,長此以往,商夷愈強,大隋漸弱,此消彼長,大隋終於至無。”
魚非池說到這裡,重新抬起了眼睛,平靜而從容地看著隋帝,不帶絲毫懼色,平淡得像是已活了百餘年的老人,由內而外地散發著滄桑之意。
“繼續說。”隋帝挪了挪身子,他並未責怪魚非池說大隋終至於無的事,這本就是事實,所以隋帝才心急,他倒是想聽一聽,魚非池有何妙策。
“謝陛下。”魚非池點頭。
然後她繼續說道:“大隋雖有蘇於嫿野心勃勃,力爭天下,不顧人倫,唯圖致勝,但世間之人並非個個都如她這般薄義。我與南燕世子相熟,更與南燕現在的大將挽瀾為莫逆之交,又因往年無為好友葉藏此時也在南燕,可以請南燕相助,虛弱後蜀,牽絆蒼陵,使商夷失去助力。後蜀蜀帝與其寵臣書谷與我也有來往,更莫提書谷之妻正是我師姐,商夷國長公主商向暖,此間人脈如若用好,可緩大隋外患之急。”
“上央先生推行新法雖使大隋強大,但也多有弊端,大隋往年貴族林立,屹立百年之輩不在少數,連根拔起絕無可能。如若戰事起,此間貴族必將看準機會推翻上央之政,雖有陛下強硬手段壓制,然外患為急,內憂便只可安撫,屆時上央先生新政恐毀於一旦,我少年之時,師從鬼夫子,研究過上央之政,頗有心得,可平此事。此等能力,蘇於嫿並不具備。”
“我若去大隋,必當竭盡全力助陛下平定外患,穩定內政,為大隋出謀劃策,忠心不二。”
魚非池從來不是一個喜歡說自己有多厲害的人,她向來覺得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走了些狗屎運,讓鬼夫子挑中了上山,學了些旁門左道,勉強於亂世中自保,於天下霸業這種事,她根本就是個無能的廢物,什麼作用也起不到。
可是她現在站在這裡,像是一個最好的商人,推銷著自己,竭盡全力地讓隋帝看到自己的能力,用盡渾身解數地想讓隋帝相信,她可以幫石鳳岐蕩平這天下。
她從未這樣過,從未這樣,把自己陳列出來,不惜自尊,不顧臉面,不理情份的,哀求過一個人。
她拼命地告訴隋帝,她很厲害,很能幹,她很有智慧,很有手段,她是鬼夫子百餘年來第一個親自帶上無為山的弟子,她不輸給任何人,她甚至比蘇於嫿還要強大。
她有足夠多的資本,足夠蠻橫的實力,在鄴寧城中,佔得一席。
魚非池說到最後,雙手一拱,對隋帝道:“故而,懇請陛下允我入鄴寧,為大隋一統天下,問鼎蒼穹之偉業,鞠躬盡瘁。”
隋帝久未說話,只是看著她,像是要看穿她的眼神和靈魂,看她說的這些話,是真是假,她能做到幾分。
“阿岐不會再記起你來了,你們之間再無可能,寡人也不會允許他娶你,你為何還要這麼做?”隋帝很久以後問她。
“與陛下一樣,解他長命燭之危。”魚非池謙卑地低著頭。
“哪怕他不再記得你?”隋帝又問。
“於他而言,最好的莫過於,永遠記不起我來,不是嗎?”魚非池抬首,帶著笑意看著隋帝:“畢竟,我是遊世人。”
坐在馬車裡正在看著摺子的上央已經許久沒有翻動過這些奏摺了,他的目光凝在手上這一封,耳中聽著魚非池的話,持久無聲的沉默。
他依稀還記得,他們第一次來大隋的時候,自己出城去接人,她手裡握著個紅通通的紅柿子,澄澈又平靜的眼神,滿腦子的奇思妙想,無為學院的司業都拿她無法,寶貝她,寵溺她,疼愛她,把她慣得沒上沒下,無法無天。
就算是見了宮中諸位國君,她也是灑脫淡然,不放在眼中,天下萬物,她都不在意,無視過王權,蔑視過王宮,她是世人所稱贊的,最灑脫逍遙的魚非池。
她以前,真的很驕傲的。
要在她心裡劃下怎樣的傷口,壓下怎樣的巨石,才使得她低下頭顱,彎下嵴梁,謙卑恭敬,卑微如塵?
可是這一切,公子並不知道啊,他什麼都不會知道,不會知道魚非池為了他,放下的是什麼。
隋帝看著魚非池想了很久,他在權衡著把魚非池送走,和把魚非池留在鄴寧城中,哪一種做法最好。
最後他放下簾子之前說了一句:“後面的馬車,你去與豆豆坐在一起,若讓寡人發現你有不軌之心,寡人必不留情。”
魚非池望著那已經緊閉的馬車簾子,像是渾身的力氣已經被抽走,面無表情,不見喜不見悲,她只是說:“謝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