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後蜀被打得手忙腳亂,葉藏也被逼得手忙腳亂,但是在其他的地方,並非如此。
就算是正在打仗的商夷國,他們作為攻方,傷害的只是後蜀的國土,子民,於商夷國而言,他們普通的百姓生活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商夷國的每一座城池都還在依序運轉,每一個人都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開多了茶餘飯後聊一聊這場跟後蜀的戰事以外,他們的生活與平常並無二樣。
商帝是很有能力的國君,韜軻在外面征伐疆土的時候,他可以把商夷國上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出半分紕漏。
商夷是一個自身本來就很強大的國家,不同於大隋正面臨著瘋狂的變革時期,有太多不穩定因素,而且幾乎是閉關鎖國,不與外人來往。
大隋盛産米糧,但是上央除了給石鳳岐面子,僅僅與後蜀的葉藏有過糧食生意之外,不再與任何外人做太多生意,只要能維護大隋國內的基本日耗就夠,他把所有的精力和人力都放在開墾荒地與囤兵強兵這兩件事上。
而後蜀因為無法種出任何糧食,只能依靠與各地生意,積累巨大的財富,如此方能自保,但是買來的糧食再多,也總有用光的那天,這樣的弊端,當年在無為學院的時候,鬼夫子就已經說過了。
幾國開戰,最難支撐的就是後蜀國。
而商夷國與大隋,後蜀兩國比起來,便是取了折中之法。
他們既可以自己自給自足地種糧養兵,也不忌諱與他國來往貿易,畢竟誰也不嫌錢多,商夷國這幾年充盈的國庫,離不開商帝極有遠見的頭腦和目光。
這三個國家,一個像是固執守舊的老頭兒,一個像是魯莽激進的少年郎,還有一個,則是開明沉著的中年人。
商夷能在須彌大陸上稱霸這麼多年,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商略言,他也絕非是個與他年齡相符的稚嫩帝君。
但是最近這個穩定的國家,最近出了些事,一些平常百姓之間的小事,看上去,與天下整個大勢,並沒有太多的關系。
剛開始的時候,是葉家的生意人開始大量的收購糧食,什麼別的都不買,只買大米和穀物,出價極高,高出市場價格足足數倍,一時之間引得眾人爭相出售。
但是一般這樣高買高賣的生意都不是什麼正當生意,突然壞了整個商夷國的物價,所以大家都是悄無聲息地進行。
別的不說,起碼要瞞過朝庭,不然那些高得讓人肉疼的稅收就足足讓他們喝一壺的了。
有人也曾疑惑過,商夷這會兒還極為太平,根本不會出現戰事起糧食缺的局面,葉家收這麼多糧食做何用?
葉家的商人是這樣回答的:“後蜀現在打仗缺糧食,他們好發一筆戰難財,把這些高價收來的糧食賣去後蜀,後蜀什麼都不多,就是銀子多,這會兒他們正愁銀子沒地方用,不管往他們那兒賣的糧食價格有多高,他們都會照買不誤。”
然後人們又奇怪:“這會兒商夷跟後蜀正打得不可開交,兩國通商的道路也毀得七七八八了,你們還怎麼運糧食過去?”
葉家的商人神神秘秘:“咱們葉大掌櫃手段通天,有他的門路,這您就不必操心了,只要把大米都賣給我,多少我們都吃得下!”
有錢不賺,老天都要看不過眼的。
而且商夷的人覺得,這會兒就算是把糧食賣給後蜀,也不會對商夷造成什麼影響,後蜀根本不是商夷的對手,反而是他們,在中間賺了一大筆,數銀票都要數得手發軟。
於是,這樣暗中類似走私的糧食生意在商夷各地的地下交易市場瘋狂盛行,有風聲有門路的糧食商人,都大批次地高價出售著存糧。
葉家的商人做生意向來豪爽大方,只要價格合適,當場支付銀票,那是眼都不帶眨一下的,幹脆得很,絕不二話。
但是他們也並沒有把市面上的糧食全部買空,不然的話,商夷朝庭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來,總要留下一些,為他們穩住商夷的官員,給自己爭取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