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有一件事,反過頭想一想,會發現一點破綻。
如果竇士君真的要逼石鳳岐所代表的大隋盡快做出反應,盡快給出蛛絲馬跡,實在不必對他很是疼愛的小師妹動手。
雖然魚非池是石鳳岐的軟肋,做出對魚非池不利的因素可以逼迫石鳳岐亂掉沉穩的陣腳,可是,對石鳳岐做這件事,不是更有用嗎?
就算大家都不知道石鳳岐是大隋國什麼人,可是都看得出來早先時候來白衹的大隋將軍石磊對石鳳岐畢恭畢敬,鬼才信了那是他爹,而能使一位國之大將對其畢恭畢敬的人,絕非普通善類。
所以,如果從一開始,竇士君就把石鳳岐拉出來,說白帝與季將軍都矚意於石鳳岐,有意要讓她嫁給石鳳岐,是不是要好得多?
石鳳岐早就與季瑾認識,兩人關系還不錯,一個老石一個小季的,不管是真戲還是假裝,他們兩個若能在一起,對季瑾來說,或許都是傷害最小的,而以竇士君對季瑾的愛意來說,他肯定希望季瑾過得好。
那麼就會有兩種情況,石鳳岐答應與石鳳岐拒絕。
“拒絕”這種情況是最不用動腦子想的,當時的石鳳岐還未與魚非池鬧矛盾,兩人打打鬧鬧但關系極好,所以他很有可能直接回絕這門親事。
如果石鳳岐絕不答應娶季瑾,絕不接受這樣的安排,一旦竇士君這樣做了,同樣會逼得石鳳岐帶著大隋早些做出決定與反應。
那麼,竇士君也能拿到他想要的東西,再次保持平衡。
而“答應”這種情況,也未必不可能。
得到季瑾,得到白衹。
當竇士君可以為了白衹放棄季瑾,當商帝可以為了大業放棄溫暖,甚至當韜軻為了大局可以暫壓對綠腰的痛苦思念之時,再怎麼堅貞的愛情,在他們看來,都會有所動搖。
就好像,從來沒有什麼私情,重要得過迫在眉睫的國事緊急。
內心九曲十八彎的石鳳岐,會不會一口應下與季瑾的婚事,輕而易舉地為大隋贏走整個白衹,以解大隋被圍之危,竇士君並沒有把握。
不管石鳳岐是答應還是拒絕,不管這種做法對別人的傷害有多大,對白衹都是好的。
拒絕了,只是跟現在一般的情況,石鳳岐必須盡快做出反應,拿出對策。
答應了,更好啊,白衹不必遇戰火,早晚會丟失的土地讓他失了也無妨,石鳳岐與季瑾兩人聯手,裡應外合逼退商夷不是不可能。
以竇士君的智慧要想到這一切並不難,但他偏偏選擇了魚非池,選擇了他最心疼的小師妹。
這是大師兄這位兄長,對魚非池最好的仁慈。
竇士君知道,在讓石鳳岐迎娶季瑾,和在讓魚非池與季瑾之間鬧一個笑話之間,對魚非池傷害最小的,是後者。
如果是前者的話,憑魚非池的果決與悍然,她甚至有可能逼迫石鳳岐迎娶季瑾,就算是石鳳岐一萬個不願意,她也會逼迫石鳳岐答應。
她絕對,絕對做得出這種事。
因為那是對所有人最好的結果,竇士君的心願可以達成,石鳳岐能得到一個國家,破開西魏與商夷的聯盟,商向暖與初止空手而歸,但不至於傷及情份。
哪怕這件事,令她心神俱傷,可是在利弊權衡之下,她也絕不會有半分猶豫。
竇士君瞭解魚非池,瞭解這個師妹對親密的人有一萬個不忍心,她就對她自己有一萬個下得去狠手。
遲歸去與竇士君爭辯時,並未想到這一層的含義,這是竇士君隱藏得太深太深的溫柔與仁慈。
大師兄啊,他怎麼真捨得讓小師妹受苦?
但這一層不驚擾的溫柔,讓韜軻一封信,劃爛得分崩離析。
石鳳岐要往白衹送點過冬的糧食是假,他要清空白衹幾座城是真。
糧食自大隋國運進白衹,自然需要一條通道,一條得到白帝允許的,開放的通道,這條通道不會是直往漁陽郡,竇士君與韜軻都已想到,這條通道將是貫穿這小小白衹,從北到南,接通大隋與商夷的通道。
石鳳岐將不遺餘力,不惜代價地把這條通道上的城池清空,把所有的百姓趕向東西兩邊的其他城池去,留下一條無人煙,無生命的戰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