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冉:她現在已經不問你了,她知道你有了家庭,不要她了。
李輝:你這麼說的?
舒曉冉:我沒有說什麼,你別忘了,孩子已經有點懂事了,是蔡毅說的,蔡毅本來就想完全取代你,他對孩子加倍的好,加倍地關心。
李輝:唉,你讓我怎麼辦。
舒曉冉:不用怎麼辦,繼續冷著你的心腸,過的你的太平日子,就當沒有這個孩子就可以了,良心這種東西,對你來說有那麼重要嗎?
李輝:別這麼說我吧,我也是不得已。
舒曉冉:你沒什麼不得已的,只是美色當前就忘了家庭而已。
李輝:好,你怎麼說我也不跟你爭,我的意思已經說明白了,我心裡是有孩子的,我想給她買點東西。
舒曉冉:我說過,我們離婚之後,她不會再見你了。
李輝:你也太絕情。
舒曉冉:這是你傷害我的代價,傷害一個人沒有代價的嗎?
李輝:那也是你先傷害了我,這一切並不是我一個人的選擇造成的。
舒曉冉:夠了吧,你現在怎麼說我都不想再和你爭論,反正我現在過的很好,感謝你放棄我,讓我遇上一個對我更細心更體貼的人,女兒是我和他的,以後他是爸爸,你,只是我們認識的一個陌生人罷了。
李輝不知道如何回複。
但他有這樣的心結,並不是忽然出來的,白天的工作,給了他很大的擔心。
李輝採訪了一個老人,一個得了癌症,卻準備把所有的財産送給一個從來沒有照顧過他一天的一個女兒,這引起了一直多年照顧這位老父親的其他子女的不滿。
原來這個老人一生中有兩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有一個女兒,跟了她母親,現在照顧老人起居的都是老人第二次婚姻的子女。
就在老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後,他開始四處找人詢問自己前妻的下落,才知道前妻和他離婚之後的幾年就去世了,那個年代沒有通訊,他也不知道,臨死之前一想起前妻死的這麼早,自己的那個孩子在漫長的人生中從沒有得到自己這個做父親的照顧,他的心充滿了歉疚,所以臨死之前才想著把大部分的錢給那個孩子。
這就引起了其他子女的強烈不滿,對他們來說自己雖然得到了父親的照顧,但是同時自己也在父親的年老的一二十年都在照顧父親,那個陌生的姐姐一天也沒有照顧父親,沒有盡孝心,也沒有試圖聯系過父親,父親得了病就來分財産,哪裡有這樣的道理?
這個世界的紛繁複雜在於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並沒有一個完全的對錯。
李輝採訪的一整天下來,睡覺前一直想著這個問題,等到自己年事已高的時候,還會記得自己有一個女兒,自己卻對這個女兒知之甚少,付出也少,可是這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念想一直都在,愧疚感也會持續增加。
採訪雖然結束了,但是問題沒有結束,按照醫生的說法,老人如果治療效果好,還能活一到兩年,如果抵抗力下降,最多隻有三個月時間。
……
所以老人開始想著立遺囑的事情,然而幾個孩子爭論不休,讓老人心裡特別傷心,老人覺得孩子們都不是真正的孝順,孩子們只關心老人一輩子存下來的兩百多萬是怎麼分而已。
也許孩子們並不是真正如老人想的一樣,只是大家覺得不公平,換做別人可能也一樣覺得不公平。
這一次是老人打電話到了報社,李輝才接手這個採訪。
他感覺自己的經歷和老人有些相似,感到後怕,對於子女的感情會與日俱增嗎?
122 孩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