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他有多久沒有在秦煜臉上看見這樣的笑容了?
也許是在這個頁面停留了太久,時初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手滑點了贊。這似乎提醒了趙易安,等時初反應過來想要取消時,他就已經被拉黑刪除。
同樣的體驗發生在去年秦煜生日期間,那天趙易安也是像這樣發了條有配圖的朋友圈,時初僅僅才看了一眼,再重新整理就發現自己被遮蔽。
那時候他是什麼感覺來著?似乎還在為這個事實找理由,似乎關注的是他是否被排除在秦煜生活之外。
當時他和秦煜依然在做分手之前的掙紮,所以他當時的感受最終彙集起來,竟然是堅定自己離開的決心。
而現在處境不同,心境不同,在看到趙易安微博中顯示“由於對方設定,你無法檢視其主頁內容”時,時初依然如當初一樣在原地站了十多分鐘。
首先出現在他腦海中的想法是,他好像失去可以看到秦煜訊息的途徑了。
他正在遠離秦煜——這個事實讓他不受控制地全身輕顫,必須要撐住桌面才能勉強站立。
他無法準確形容這十幾分鐘內自己內心情緒的變化,秦煜對他說分手的那一刻、趙易安說的那些話、秦煜父母對自己態度的轉變、還有最後看著秦煜開車離去的那個冬夜...那些時候他以為自己內心並無多大的波瀾,無非是有些悵然與無措罷了,就像是習慣了多年的事物突然之間有了變化,他只是需要適應的時間。
但是直到這一刻,那些深埋在內心的,他不願意承認且羞於表達的情緒才如滔天巨浪般向他洶湧而來,鋪天蓋地地壓倒他,浸沒他,讓他無法喘息,讓他心痛難已。
他本科時有次走錯教室,誤入心理學課堂,老師在講臺上講情感隔離,舉了個例子。
“很多時候,得知親人去世那一秒,並不會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立馬嚎啕大哭。現實中,人們大機率會腦袋空白,意識不到這意味著什麼,並且在短時間內極力否認這個事實。然而在一段日子之後,看似一切都平靜下來,再看見親人生前使用過的物品,想起親人生前說過的話,才會突然之間淚如絕提。”
明明是心理防禦機制的作用,卻總是給了他可以輕看感情的理由。
原來他遠比自己想象得更在乎秦煜。
“可是你現在承認了,不是嗎?”室友在他旁邊說。
兩位女孩兒已經完成交換對戒的儀式,此時在眾人的掌聲與歡呼中擁吻。時初想起秦煜在爺爺病房說過的那些話,他突然想,假如他們還在一起,那麼等一年後他博士畢業,站在這裡的會不會就是他和秦煜。
可是人生沒有假如。
有彩帶打著旋兒輕飄飄落在時初鼻樑上,他伸手去拿,手卻擋住臉遲遲沒有落下。
室友已經和周圍的人群一起上前爭奪捧花了,在歡呼喜悅的海洋中,時初小聲哽咽道,“可是我承認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