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部分當地人忘記邪神巴勒,而忘記巴勒的人越多,巴勒得到的祭祀能量就會越少,從而也就能大大削弱祂的實力。
“別玩了,我們去小山鎮看看。看看那個新福音使都搞了些什麼。”雷木起身。
王葉正好也想看看小型遺忘陣的效果如何,聞言就一鬆勁,當金小寶用力不當就要沖到他懷裡時,又手腕一撈一轉,把小家夥夾在腋下,帶著雷木一起瞬移向小山鎮。
小山鎮中心這會兒正一團亂。
這段時間真的發生太多事了,先是神殿莫名消失,緊接著就是一座灰鋼巖山脈消失,原地出現了一個滿是瓜果蔬菜糧食的盆地,然後就是石碑出現,一個滿是藥植的新盆地出現,再接著新的福音使來了……
新福音使一來就要舉行大型祭祀,鎮長根本不想答應。
那天盆地能再次開啟後,凡是之後進入盆地的人再出來忽然發現他們不需要祭祀巴勒大神也能過日子。
是啊,他們都有良種了,而且第一批良種種下去,竟然五到七天就能成熟。
二代良種再次種植,也長得極好,雖然不再是那麼快成熟,但顯然也比普通種的成熟期要早得多。
當地人基本可以推算出,隨著良種收獲再種植,幾代之後,這種快速成熟的“神力”就會消失,但良種的其他優質效能卻有很大可能保留下來。
而且所有栽種良種的人都發現,二代良種對氣候、地址等環境的耐受度似乎更好。
這說明良種正在自我調整,變得更加適應這個世界。
另外,當地人還有一個重要發現,那就是除了兩個盆地,包括他們栽種良種的田地內乃至附近,空氣質量都變好了許多,就連水土都有所改善。
改善不是特別大,但能看得出也能感覺得出。
這說明良種不止能適應當地環境,還能進一步改善當地環境。
這個重大發現讓鎮長都不敢再繼續隱瞞盆地良種的訊息,他把最得力的三子派了出去,不是聯絡上面的縣城主官,而是找他認識的更上層大佬。
他和小山鎮需要庇護,也需要這份功勞。
不管盆地是如何出現,只要是在他管轄的區域內,那就是他的功勞!
偏偏在上面大佬派人來之前,新福音使先到了。
當地人很奇怪也很正常地向福音使隱瞞了盆地的事。
實際上,當地人發現,如果沒人提醒,他們已經很久沒有想起那位巴勒大神,也很久沒有向對方祈願。
就連小山鎮裡去過盆地的巴勒神教教徒,也有從教徒重歸農民的意思,這段時間一直忙著在教派所屬的土地上耕種,都忘了去維持神殿和販賣祈願蠟燭。
神殿倒是建好了,但沒有人去。
正確說是隻要去過盆地的人,都不會再去神殿。而小山鎮乃至附近的人,只要能動的,就沒有沒去過盆地。
就是嬰兒和走不動路的老人,都有抱著抬著送到盆地,只為了沾沾“仙氣”。
當地人堅信,盆地中的水土和空氣能讓人身體變得更好。
實際上還真的有身體不適的人在盆地中待上幾個小時就好轉的事,這也就導致當地幾乎沒有沒去過盆地的人。
言歸正傳,直到這位新福音使帶著一幫新教眾來到,在他們的提醒下,小山鎮人才恍然想起他們以前還信奉過一名叫做巴勒的神。
鎮長包括鎮民都冷淡地看著那名福音使。
他們想起了巴勒大神沒錯,但只要想到他們曾經對這位巴勒大神獻祭過什麼又祈願過什麼,他們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為什麼這位巴勒大神還要出現呢?
那兩個盆地的神跡根本和祂無關,祂這是想來摘果子嗎?
我們過去那麼多次祈願、奉獻了那麼多珍貴難得的祭品,其中包括他人生命,可我們得來了什麼?
你就給我們那麼一點,卻要我們那麼多,憑什麼?
如今我們小山鎮有了神跡盆地,有了大量的良種,這些良種長出來的作物還能改善環境,不用懷疑,肉眼可見他們小山鎮就要越過越好,他們已經不需要向神靈祈願,為什麼這個神又跑來了?
沒有人不向往過好日子,如果他們向巴勒神祈願,巴勒神可以給他們安定、飽腹、健康、富足的生活,且供奉的祭品也不多,那麼信奉這位神也沒什麼。
可如果不信奉這位神,他們一樣能過得很好,甚至比信奉這位神時過得還要好得多,他們為什麼還要傻乎乎地去信奉祂、喂飽祂?
不對,他們信奉這位巴勒神時,日子根本不好過。
當時所有人彼此都是敵人,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他人的獻祭物件。
獻祭一年壽命才能得到勉強一個月飽腹的食物,還很難吃,這真的是善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