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馬三牛是邊城的一個普通百姓,祖祖輩輩都在邊城。
到了他這一代,兄弟五個,且年齡相差不大。
十來歲的時候,加上父親,一家有六個肚子如無底洞的男丁,日子別提多艱難了。
馬三牛看名字也知道,在家排行第三,不上不下,最是被容易忽略的一個。
十三歲那年,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正巧虞家軍要招兵,馬家父母便商議要讓兒子去從軍。
這年頭,“好男不當兵”,但馬家實在太窮,不當兵就要餓死。
去了軍營,好歹能混上一口飯吃。
且虞家軍在西北的名聲不錯,其他幾個城池的駐軍,軍餉能領到一半就不錯。
還有夥食,大多軍營都是一日兩餐,每餐吃個半飽。
但在虞家軍,軍餉能夠領到三分之二,每天的夥食也不算太差。
雖然也是粗糧、鹹菜,但好歹能吃個七八分飽。
若是節省些,還能給家裡人送點兒口糧。
還有如果打仗的時候,最前線的兵卒,還能吃上肉幹。
死了也有撫卹金,每丁有五貫錢呢。
人命不值錢,尤其是在邊城,賣身如奴婢,也才兩三貫錢。
有了這五貫錢,就能給家裡蓋兩間房,或是置辦一兩畝田,一家老小就能過幾年寬松日子。
擱在馬家,估計還能給適齡的兒子娶房媳婦兒。
所以,馬家父母很是心動。
但,五個兒子,老大是頂門立戶的長子,老四老五年紀小,是父母最心疼的幼子。
只用中間的老二、老三,最不得父母看重。
而馬家的老二身子骨弱,明明比馬三牛還大一歲,個頭卻還不如馬三牛高。
如果去軍營當兵,人家只看馬二牛那瘦瘦矮矮的樣子,也不會收。
馬家父母的目光在五個兒子身上轉了一圈,最後落在了馬三牛的身上。
馬三牛:…… 不能說多失望,畢竟從小到大被忽略慣了。
“去當兵也好!就算不當兵,北戎兵劫掠邊城,我們這些青壯最後也要上城門支援!” “當了虞家軍,還能有鎧甲和武器,不至於赤手空拳的跟殘暴的北戎兵交手。” “……最要緊的,虞家軍仁義啊,對普通的兵卒厚道。
吃香的喝辣的不可能,但好歹能吃個飽飯!” “還有軍餉,以及、撫卹金——” 雖然“撫卹金”三個字,馬三牛絲毫不願碰觸。
但,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誰都不敢保證,上了戰場就一定能毫發無傷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