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一天之內,連續兩次被宮鬥系統教訓,鄭念兒多少有些受挫! 沒辦法,人家宮鬥系統說得很有道理啊,哪怕鄭念兒心裡不舒服,也不得不承認。
不過,她還是有些不甘心,仔細將科舉選官的好處、細則等,重新給永承帝說了一遍。
永承帝眸光閃爍不停。
同樣是考試選官,先帝的辦法,只是小範圍內,且沒有一整套成形的規則。
而鄭念兒所說的科舉選官,不管是總體規則,還是實施細則,都非常詳盡,彷彿是經過了幾百上千年的積累、衍變。
已經非常成熟,且行之有效! 如果能夠順利推行,一定能夠打破世家的壟斷,讓皇權得到最大程度的集中。
畢竟,出考題的人是皇帝,而所有的進士都是“天子門生”。
那些入仕的年輕官員們,也不會只知道有世家,而看不到龍椅上還坐著一個帝國皇帝! 好個科舉制度! 果然是對抗世家的良策! 永承帝心動了,他躍躍欲試! 他的第一道政令,表面上看,似乎成功了,一定會順利推行。
但實際上呢,永承帝不傻。
他知道經由這件事,他本就不多的威信,少得愈發可憐。
鹽政改制越成功,人們稱贊的也將是何太後! 這也是永承帝對何太後諸多怨懟,忍不住暗地裡罵罵咧咧的真正原因。
他沒有感受到來自母親的幫助,他心裡只有一種悲憤與屈辱。
不行! 他一定要做出政績,讓滿朝文武,讓天下黎民百姓都知道,他才是大淵朝真正的主宰者! 好,第二把火,就從科舉選官開始燒起! 永承帝用力握了握拳頭,重燃戰火,心中更是生出了無盡的豪情。
馮壽在宮中有眼線,不等永承帝真的鬧出動靜,他就收到了訊息。
馮壽:……心好累,為什麼小皇帝就不能消停兩天? 鹽政的事兒還沒過去啊,他、他居然又開始不怕死的挑戰整個世家。
馮壽不是幫世家說話,更不是覺得世家把持朝廷官員任命權是對的。
事實上,當初先帝推行的考試選官,還是馮壽給的建議。
但,這種事兒不能操之過急啊。
治大國如烹小鮮,不能動不動就鬧改革! 鹽政的事兒,雖然觸動了世家的利益,卻還不至於斷了人家的根本。
世家卻還是鬧出了大動靜,若不是何太後及時出手,剛親政不到半年的小皇帝,估計都要下“罪己詔”。
現在呢,永承帝更厲害了,居然要對世家來個“釜底抽薪”。
呵呵,鹽鐵等頂多是世家的錢袋子,而推薦做官則是世家獨有的特權,是他們掌控天下的根本啊。
先帝以開國皇帝的威信與權勢,都不敢輕易搞什麼全國性質的科舉選官。
頂多就是在某個衙門,或是某幾個專業要求非常嚴格的官職上,進行一下考試。
比如大理寺、刑部,須得熟讀《大淵律》,精通刑偵、斷案。
某些誇誇其談的世家子,或是世家推薦的書呆子,就不太合適。
再比如工部,須得知道起碼的工造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