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五代公元907-960年)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這十幾個政權統稱“十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疊。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後周九年,而後漢僅僅四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一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矽所殺。而朱友矽上臺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藉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附關系,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祐因殺大將郭威不成卻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一段歷史,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為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幹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為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兩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産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産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為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建都揚州。到楊溥在位時,丞相徐溫等立楊溥為天子,國號吳。
但此時,楊氏大權早已旁落。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徐誥)廢楊溥自立,國號唐,建都金陵,改姓名為李昪,史稱“南唐”。到後主李煜時,為北宋所滅。
唐壁州四川導江)刺史王建,從894年開始,先後兼併西川、東川和漢中之地。後梁建立,他在cd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子王衍繼位,以奢侈荒淫、刻剝百姓著稱。925年,後唐莊宗派兵滅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101nove.d,整頓吏治,減少苛稅,攻佔東川。934年,他在cd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當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繼位,又攻取鳳州,疆域與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樣,刻剝慘毒,奢侈成性。965年為北宋所滅。
吳越的建立者錢鏐,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節度使。不久,因討越州軍閥董昌有功,升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為吳越王,都於杭州,擁有兩浙之地。這一地區戰爭很少,生産發達,經濟繁榮。錢氏政權五傳至錢俶,於978年降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