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關羽在正史中,和張飛一起被稱為萬人敵,將在謀而不在勇,當然,關羽不僅有勇也有謀,勇在白馬萬馬軍之中,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謀在鎮守荊州八年,獨當一面。關羽因為發動襄樊戰役,在前線和曹操打的正激烈,沒想到,被孫權在背後捅了刀子,最終,兵敗被殺。
關羽雖敗猶榮,因為,關羽一個人打魏、吳兩國精銳部隊,一人打魏、吳兩國五位頂尖謀士,七位名將,十二人聯合才打敗關羽!關羽以一敵十二,還沒援兵,所以說,關羽雖敗猶榮!都是哪些謀士和名將呢?
先說曹魏,參與襄樊戰役,打關羽的頂尖謀士有司馬懿、蔣濟、董昭,當然,曹操雖是統帥,但是,也是一個一等一的謀士。曹操和司馬懿就不用多說了,都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董昭是曹魏重臣,開國元勳,蔣濟是曹魏重臣,四朝元老。
司馬懿、蔣濟和董昭都給曹操出了主意,怎麼打關羽,其中,司馬懿和蔣濟給曹操獻計,讓曹操聯合孫權,偷襲關羽後路。董昭給曹操出主意,讓曹操把孫權偷襲關羽的密信,射到關羽的軍營中,亂關羽的軍心。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陰招,關羽最終遭到慘敗。
證據在《三國志關羽傳》: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
《三國志董昭傳》:太祖詰群臣,群臣鹹言宜當密之。昭曰:“軍事尚權,期於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將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圍裡聞之,志氣百倍。羽果猶豫。權軍至,得其二城,羽乃破敗。
參與打關羽的名將有曹仁、于禁、龐德、徐晃,這四個人,都是很厲害的,隨便拉出一個,都是大將,而且,除了龐德,其餘三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曹仁是曹魏名將,宗室之一,于禁和徐晃是五子良將,龐德是西涼猛將,也不差。不過,其中的于禁和龐德,一個被關羽所擒,一個被關羽所殺。
證據在:《三國志關羽傳》: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三國志關羽傳》: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再說東吳,參與襄樊戰役,打關羽的了,雖然是統帥,最終拍板人,但是,打仗不行,總是打敗仗,被張遼和文聘打的落花流水。呂蒙和陸遜當然很厲害了,東吳的統帥級人物。呂蒙和陸遜都是孫吳名將,東吳四英將中的兩位。
呂蒙策劃了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陸遜策劃了給關羽寫信,麻痺關羽,讓關羽放鬆了警惕。
證據在《三國志呂蒙傳》: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
《三國志陸遜傳》: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複所嫌。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參與的大將有潘璋和朱然。潘璋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朱然是吳國名將。朱然和潘璋在關羽敗退的時候,切斷了關羽的歸路,擒獲了關羽。
《三國志呂蒙傳》: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以上魏、吳兩國,五位頂尖謀士,七位名將,十二人聯合起來打關羽一個人,關羽又孤軍奮戰,不僅沒有援兵,劉封和孟達不幫助,糜芳和士仁還投降了孫權,關羽雖然最後失敗,但是,依然不丟臉,雖敗猶榮。文\瞿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