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江自東流 > 銀刀配鐵鎧,一代虎將才

銀刀配鐵鎧,一代虎將才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天煞孤星遇閻王,也得讓 成為大佬後,前男友披馬甲火葬場了 我在古代發家致富那些年 我是她不可告人的美強a 我有一劍敢問天 alpha竹馬休想標記我 [絕代雙驕/花魚]星光奏鳴曲 【短篇合集】誤診後我怒懟大佬上司 一如初始 一覺醒來,被憨包纏上了 不是病嬌太子?怎麼偷親小社恐! 主子別裝了,暗衛也是個芝麻湯圓 烏託邦雨季 兄弟,你犯規暗戀了! 冰山總監不讓我回家 半島飛雪十二天 單純手控而已 雙雙掉馬後才發現睡了死對頭 向導只想當首富 失落維度的主神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張遼張文遠,一個打的讓江南小兒都不敢夜中啼哭的將才!從董卓手下的一名校尉,到呂布的一名副將,再到逍遙津八百破十萬名震天下的魏國前將軍,這都是他一生奮鬥的結果。他不愧為魏國的第一名將。

《三國演義》中,張遼的第一次出場並不出彩。羅貫中不過是淡淡的寫:“第一個是雁門馬邑人,姓張,名遼,字文遠。”只是簡單的交代了張遼的家鄉和字號。至於長相,則什麼都沒有說。沒有關羽的“面如重棗”,沒有張飛的“燕頷虎須”,張遼應該是長相比較平凡了。最初給人的感覺是他跟魏憲,宋續沒什麼兩樣。但後來才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看法。首先是因為關羽對張飛說的那句“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然後就是他在白門樓的忠義。有人說他最終還是投降了,但張遼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信念,呂布並非成事之人。更何況“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如果張遼投降就是不忠的話,那黃忠,姜維不都是不忠之人嗎?降曹之後,張遼的才能得到一點一點的體現。首先就是勸關羽時所表現出來的大智。關羽是忠義之士,只求一死。然而張遼的說詞卻恰恰抓住關羽的忠義,最終成功:

“……遼曰‘當初劉使君與兄結義之時,誓同生死;今使君方敗,而兄既戰死,趟使君複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複得,豈不有負當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使君以家眷託付於兄,兄今戰死,二夫人無所依賴,負卻使君依託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藝超群,兼通經史,不思共使君匡複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其罪三也。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張遼的這一段說詞,說的非常巧妙。他知道關羽性剛,倘若惡語威脅,他必然死戰。於是張遼選擇以好言相勸之法。關羽的忠義好比一把兩刃劍,用好了便可不傷自己。他一味用“桃圓結義”來攻破關羽的心理防線,讓關羽認為死戰是不顧全大局有礙義氣的舉動。他知道關羽愛聽奉承話,於是他用“武藝超群”,“兼通經史”這樣的話去從側面誇獎關羽,關羽大悅,自然什麼事都“好商量”了。

張遼一生最主要的戰場是在合肥。他的將才在這裡得到充分的體現。它和襄陽並列為魏國南面的門戶。曹操對此非常清楚,所以他派曹仁守襄陽,張遼守合肥。周瑜的計劃是由孫權並太史慈攻合肥,他自己親自率兵打荊襄。這裡我單說合肥戰場。自赤壁之戰後,孫權一直在攻合肥。大小十餘仗,未分勝負。後周瑜在柴桑養病,程普率眾將來增援合肥。張遼馬上下戰書。戰鬥過程如下:

“……三通鼓罷,曹軍陣中,門旗兩開,三員將全裝慣帶,立於陣前:中央張遼,左邊李典,右邊樂進。張遼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權綽槍欲自戰,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早出,乃太史慈也。張遼揮刀來迎。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曹陣上李典謂樂進曰:‘對面金盔者,孫權也。若捉得孫權,足可以與八十三萬大軍報仇。’說尤末了,樂進一騎馬,一口刀,從刺斜裡徑取孫權,如一道電光,飛至面前,手起刀落,宋廉,賈華急將畫戟遮架。刀到處,兩只戟齊斷,只將戟杆望馬頭上打。樂進回馬,宋廉綽軍士手中槍趕來。李典搭上箭,望宋廉心窩裡便射,應弦落馬……張遼趁勢掩殺過來,吳軍大亂……”

初看好象是張遼不懂兵法,孫權赤壁剛勝,士氣很高,又得程普新軍相助;曹軍士氣低糜,士兵不多,難以取勝。但張遼卻正好在新軍到來時下戰書,這不是找吃敗仗嗎?但仔細一看,這正是張遼用兵之精妙。善用兵者,打仗都是七分把握,三分風險。十分把握的勝仗是不存在的。因為已經耽誤了戰機。諸葛亮打仗都是十分把握,所以他不聽魏延的奇襲之計,耽誤了大好機會。所以他面對司馬疑的拖延戰而無可奈何。但張遼懂得這一點,他知道這很冒風險,但他也明白曹軍大小將校極欲報仇的心理。於是他激孫權出戰,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李典,樂進早就想重振軍威,如火山爆發一樣,最終打敗孫權。

後來太史慈又聯合反賊要裡應外合,但這又瞞不住張遼。當晚張遼大勝,卻傳令不讓解甲宿睡。眾人說:“吳軍遠遁,何不卸甲安息。”張遼卻說:“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倘吳軍度我不備,趁虛攻擊,何以應之?今夜之備,當比每夜更加謹慎。”後來果然傳說叛亂,於是張遼將計就計,於城上設下弓弩手,又讓李,樂二將斷其歸路。最後終於在城內亂箭射死太史慈。顯示他的一代將才。

後來在逍遙津,他最先明白魏王之意:只有同心協力,才能取勝。於是他利用吳主輕敵心理。設埋伏,造混亂,用奇襲,斷歸路,大顯神威,以八百精兵破十萬部隊。這一戰成了他的招牌戰役。

張遼是一代虎將,文武雙全。蜀國五虎就統帥上無人能與之比肩。關羽剛而自負,張飛鞭打士卒,馬超個性暴躁,黃忠過於爭功,趙雲每次徵戰,喜愛來回沖陣,若論行兵打仗則不行。若論領兵統帥,曹魏之五子良將則遠勝蜀漢矣。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