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大寒,最後一個。二十四節氣的下一輪的第一個,是立春,在年後,正月初七,陽歷是二月三號。
新的輪回又要開始了,緊接著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今天還是小年,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在我們北方,我們豫東平原,中午飯,家家戶戶都一樣,不要問吃什麼,不要說吃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還用問嗎,還用說嗎,小年,肯定是餃子啊。
過年當然要吃餃子,不管是小年二十三還是大年三十。餃子肯定是豬肉餡的,配什麼倒無所謂,不過花樣並不多,無非就是白菜,大蔥,芹菜之類的。豫東平原沒有酸菜餡的餃子,因為我們不醃酸菜。
小時候,冬天菜品比較單一的時候,也沒吃過酸菜,只有在電視上聽說過一句,“翠花,上酸菜”,我們有白菜,想吃到集上現買,回來炒菜,還可以炒白蘿蔔,這兩個都是跟細粉搭配的,細粉是用紅薯做絲狀的粉。對了,還有從集上現買的豆腐。
這裡的冬天,並不是那麼冷,地裡還能長菠菜,長蒜苗,長芫荽,下雪也凍不死。白菜,白蘿蔔、胡蘿蔔,紅薯,在初冬就已經從地裡挖出來了。以前是放在地窖裡逢集的時候拿到集上去賣,現在都是從外邊一車車的批發過來。
這些菜都怕凍,買回來也是放在廚房的陰暗角落,還得裝到袋子裡,白菜個頭大,但是不出貨,一顆大白菜也就夠一家人吃一頓的,買個四五個就一化肥袋子了,還得揹回來。竹籃子裡根本放不下兩顆白菜。
就算現在有人趕集騎車去,摩托車,三輪摩托車,電動車,三輪電動車,也是最多買四五個,夠吃四五頓的就行。買多了也是怕凍壞。
紅薯還行,買半袋子就夠吃上一個月的,紅薯買回來不是炒菜的,主要是下鍋的,晚上喝紅薯茶,紅薯糊粥。
白蘿蔔主要是用來炒菜的,我們這不叫白蘿蔔,叫辣蘿蔔,因為生吃的時候,它確實有點辣,沒事兒你們城裡人也可是試試生吃一下白蘿蔔。白蘿蔔偶爾還能用來做糊粥,主要是它通氣。
糊粥裡什麼都能下,其實就是有什麼下什麼,一年四季,地裡有什麼就下什麼,集上有什麼就下什麼,大米買的,我們不産大米,産小麥),豇豆,綠豆,花生、玉米仁、麥仁、白蘿蔔、胡蘿蔔、紅薯,山藥。
什麼便宜鍋裡就下什麼這兩年倒是開始下葡萄幹、蜜棗之類的東西了),小米是一直沒便宜過,所以基本上恨不得一年都不做一次小米糊粥,倒是臘八的時候要熬一次小米粥,粥和糊粥還不太一樣。
糊粥的胡蘿蔔一般小孩都不愛吃,太熱,太燙,綿軟,燙著之後吐都吐不利索。外邊你吹涼了,用牙一咬裡邊還是燙的,胡蘿蔔燙牙可不是鬧著玩的,那是真難受,冬天的牙都是敏感的牙,涼了不行,熱了更不行。
還是說餃子吧,豫東平原的農村,一家怎麼著也得有五口人。兩個大人,三個孩子,這是標配。一家四口或者一家六口七口的也有,不多。吃餃子一人一碗就得五碗,誰要再吃個回頭望,沒有七碗餃子這頓餃子一家人是吃不飽的。
我們這的餃子,都有湯,城裡好像叫湯餃,湯倒沒有什麼就是熱水,其實就是鍋裡煮餃子的水。我們叫甜湯。因為它真的是甜的想喝鹹湯,就往鍋裡撒點鹽,絕大部分時候都是甜湯)。
一鍋水燒開了,餃子下進去,蓋上,水又開了,拿勺子推一下,蓋上,水又開了。這個時候的這鍋水已經不是普通的熱水了,它是煮了餃子的熱水。餃子皮是什麼做的,面做的,面裡有什麼,有澱粉,澱粉裡有什麼,有糖。
這鍋煮了餃子的熱水,叫餃子湯。它已經不是那鍋清澈的熱水了,因為餃子皮外邊撒的那層防粘連的麵粉,全掉這鍋熱水裡了。它有些渾濁,依稀還能看到湯上邊漂的油星子,這餃子湯,真能喝出甜來。
拿勺子,從鍋裡舀出一勺來,連餃子帶湯都有,倒到鍋邊的碗裡,大碗兩勺小碗一勺,這個時候基本上就是差不多滿了,最後在添上小半勺湯,滿滿的一碗,走路快一點湯都是灑出來,灑地上倒沒什麼,灑手上可就遭罪了。
你想想,剛出鍋的餃子,剛剛還在沸騰的餃子湯,灑在了你端餃子的這個手上。小孩還好說,直接就把碗扔了,然後站原地哭,這個時候,一般都是母親過來,打一頓,“不讓你端你非得端,逞不了的窩囊能”。
不過,沒事,餃子掉地上並不意味著不能吃了。還是這位母親,把滾在地上的碗撿起來,把碗裡的那點殘湯倒幹淨,把地上沒摔破或者沒摔稀碎,沒摔到雞屎上的餃子一個個撿起來,放到碗裡。拿到廚房,用水桶裡幹淨的涼水一個個沖幹淨。
這就是你們城裡人愛吃的水餃,哈哈。
不過我們不這樣吃,這些餃子沖幹淨之後,在這個新碗裡再添上一勺半湯,又是一碗餃子,我們最愛的湯餃。新碗不是新買的碗,是這頓飯沒用過的幹淨的碗。
原湯化原食,吃麵條喝面條湯,吃餃子喝餃子湯;面條撈幹淨的時候,一般面條湯也就正好剩下一口,一仰脖,用碗蓋住臉,最後一口喝幹淨,然後在用筷子在碗裡扒拉幾下。因為總有那麼幾根斷面條粘在碗上扒不掉。最後只好用手摳。
餃子也是,到最後餃子皮有的破了,就會粘到碗上,想完全吃幹淨,光靠筷子是不行的,你們城裡說的舔,也是舔不幹淨的。還是那句話,必須用手摳。
這是我小時候,大人小孩吃餃子,都這樣。現在一碗餃子都剩半碗,誰還下手摳啊,誰還去喝那最後一口湯啊。
其實喝湯就是為了擋飽,餃子肯定不夠啊,農村誰家蒸餃管溝誰家牛逼。所以,當後來餃子夠的時候,大人們小孩們都是把餃子撈吃了,把半碗湯留在碗裡。
你要說自己吃不完了,大人就會說,你把餃子撈撈,別喝湯了。
我們這,把餃子叫做扁食。包餃子、下餃子、吃餃子、我們都說,包扁食、下扁食、吃扁食。這些年慢慢得也說餃子了,餃子成了一種特指,肉餡的扁食叫餃子,素餡的扁食還叫扁食。
餃子一定是肉餡的,一般也就是豬肉,從沒聽說過誰家包羊肉餡或者牛肉餡的餃子的。豬肉餡就是肉餡,肉餡就是豬肉,不用問,不用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年紀大一些的人還是說扁食,不管肉餡的還是素餡的。雖然肉餡的只有豬肉一種,但是素餡的種類可多了去了。韭菜雞蛋的大家都知道,韭菜油條餡吃過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