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朱哥接到要帶我熟悉環境的任務後,先把加了我的微信,然後把我拉進了“五味新人群”,這裡邊的四十多個人,都是這裡得臨時工作人員和之前在這實習走了之後沒退群的人。又多了我們12個人。在這個群裡,也有一些有證的人,因為他們要接人,這個群基本上就是用來接人的。
大家需要接,就在群裡喊一聲,來接我們吧,人到齊了。如果有人被安排了明天接人也會在群裡說一聲,明天我接人,大家到齊了喊我一聲。基本上都是某某一下,有的接人的老師沒在新人群了,他就加我們其中一個人的微信,作為聯絡人。每天接人排班都是金老師安排。
如果碰上睡過頭的接人的人,或者根本就忘了要接人,我們也不知道誰接的情況下,我們就給金老師打電話,金老師給那人打電話或者重新安排人。有時候是那人託已經到單位的人來接我們。如果萌哥沒有采訪,基本上都是他。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群可以進,就是自己所在的組的群,我們的微信群名是“悄悄的進村”。裡面就是之前介紹的我們組裡的人,還有新來我和南藍。這個群裡組長轉發一些通知,或者自己安排一些事。他要找誰就在群裡一下誰。其它的基本上沒了。好像這個群裡還發過兩回紅包,一次是輝哥片子受表揚,大家在群裡鬧著發紅包。還有就是中秋節,輝哥也發了紅包。別人都不發,都搶,我一小實習生是不敢發,也只是搶。
李哥三十五六歲的樣子,長頭發,就是90年代那種流行的男士四六分,其實也不算長,但在欄目組的男性當中是最長的,孩子上小學,拍片子基本都是自己來,拿著小機器,有時候是和梁哥搭檔,他倆挺默契。梁哥三十出頭,還沒孩子。
其實,還有一個群,剛開始我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群,這個群是所有幹活的不幹活的人都在裡邊,老人新人都有。這個群叫“五味工作群”,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工作的群。左豐和金老師是這群裡的兩位領導,經常在裡邊發通知,金老師把週末排班,假期排班,熱線輪班都在這個群裡通知。
剛來的實習生是沒人把你拽到這個群裡的,各組組長也都在這個群裡,這個群的人數有六十多個。有的實習生,王晨博他們還沒進過這個群就走了。他們可能也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群。
這個群還有一個日常的大用處,就是之前說過的記者報時長,你的片子多長,我的片子多長,串聯單上有的,都得報一下,後期的負責人便於安排。所以有時候,你的片子有問題她們比誰都著急。因為耽誤是她們後期的時間,還可能會打亂她們的計劃。
基本上下午兩點左右,就會有人陸續的報時長了。因為下午配音的時間是一點半開始,基本上配音之前大家就會按照上午已經改出來的稿子,或者前一天改出來的稿子,來把和畫外音也就是配音所對應的畫面鋪上,按四個字一秒的時長來鋪畫面。當然這都是個大概,先按這麼鋪,畫面不都再加,多了就刪點。
比如這段畫外音,“昨天午夜零點剛過,記者就來到了歌德書店,店面外24小時書店字樣十分醒目。來到店內,書架上擺著各式各樣的書籍,歌德的《浮士德》被擺在險要位置,這也是歌德書店的一大特點。”
這一段要在配音之前在大洋裡先鋪好畫面的話,就得注意兩點。一個是時長,數一下有多少字,就按60個字吧,四個字一秒,也就是的用15秒的畫面才能讓這段畫外音也就是配音能夠說完,而且不會出現黑場。就是你至少得從之前上載的素材裡剪出來15秒的畫面,可以是好幾個鏡頭的拼接,
比如一個三秒的鏡頭,接一個五秒的,再接一個四秒的,再接一個三秒的。你也可以用三個五秒的鏡頭或者一個十秒一個五秒。甚至一個十五秒的長鏡頭,都可以。不過一般是要求鏡頭不超過四秒,但實際上沒那麼嚴。
當然具體時長跟配音員也就是朱哥的節奏有關,他節奏快了,可能十三秒就完事了,你配了十五秒的畫面,剩下的兩秒就是有畫面沒有聲音的畫面。畫外音都是跟採訪同期聲接著的。所以中間兩秒沒聲音了,很怪,是技術問題,得剪掉。讓畫外音和採訪同期銜接的緊一些。
還有就是你鋪的畫面得基本上跟畫外音同步,不然電視觀眾在看電視的時候可能會産生誤解。比如你畫外音裡說的是書店的事,結果你用的畫面的是在外邊拍的街景,這還是小問題,大問題就是,你畫外音裡說的是蘋果的價格漲了,你給的畫面是橘子,那你換了,審片的時候,你這畫面肯定得換別的。大家在電視上看新聞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看看記者的畫外音和用的畫面是不是一致。
還是說回朱哥帶我熟悉環境的事,也就是因為這一趟下來,朱哥成了我的大洋啟蒙老師。加完這兩個微信群,那個“五味工作群”,我是三個月之後才被拽進去的,張哥拽的我。
然後我們從26樓下去,他帶我去4樓,那是我第一次到4樓去,此後4樓和26樓成了我最長去的地方,只要在電視臺,如果在26樓沒找到我,那就去4樓找我,我肯定在那編片子呢。如果4樓也沒找到,那就去4樓廁所找我,或者26樓廁所,肯定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