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民有個堂叔在市三院做主任醫師,而且正好是腦科的主任。
有了熟人好辦事,燕燕的所有檢查,都順利地趕在下午回程車發車前做了。
醫生給的結果,跟301醫院並無差別。
根據以往的案例,這種耳聾多半是神經性耳聾,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治癒的希望不大。
大夫給了兩個方向,一是,國外有人工耳媧的技術,可以帶孩子去國外。又或者乾脆等幾年,國內醫院說不定也能有。
第二個方向,吳興民他堂叔說,他認識一個大夫,精通針灸術,以前就有人在他那裡治好過耳聾。
吳興民問是誰,他堂叔說,就是柏樹鄉最出名的中醫診所仁濟堂的老闆:陳向前。
對於夏紅纓而言,國外是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她沒有那個經濟實力可以帶燕燕出國。
她只能選擇第二個方向,帶著燕燕搭乘下午的車,回到柏樹鄉,直奔仁濟堂而去。
陳向前跟夏紅纓爺爺學過醫術,鬍子一大把了,見到夏紅纓還管她叫師姐。
夏紅纓的草藥也都是賣給了他,是老熟人了。
然而陳大夫給燕燕檢查完了以後,跟夏紅纓說,他沒有把握,只能試試,先灸三天。
還說,讓她不要抱有什麼希望,他曾經治癒過的那個聾啞人,病因跟燕燕並不一樣。
他還說,當初他治好的那個人,會手語和唇語,並且收徒弟,鄉里好些聾啞人跟著她學。
陳大夫建議夏紅纓帶著燕燕也去學一學,便於母女兩人日後的溝通。
這無異於雪中送炭,夏紅纓感激不已,求之不得。
他說的那個人,大家叫她紅姐,年紀在四十歲上下,在街道上開了個麻將館,就在仁濟堂斜對面。
陳大夫帶著她去了,紅姐長得又高又壯,一看就是個痛快人,聽了燕燕的情況,很痛快地就答應了,說是學費三十,包教包會。
夏紅纓當即付了三十塊錢,約定以後每天來她這裡學兩個小時,直到學會為止。
……
做完治療,天就快黑了。
夏紅纓摸黑回到霍家院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已經亮著燈。
院子裡飄著各種食物的香氣,大家都忙完一天的活,在做飯或是在吃飯了。
她家裡的燈也是亮著的。
而且,門是開著的。
外頭屋裡圍了圍席,用來臨時堆放尚未完全曬乾的稻穀。
裡頭的稻子瞧著比昨天多了許多,看樣子,他今天沒有全程陪著盧清悠母子,而是回來收稻子了。
她帶著燕燕走進裡屋去,看到霍南勳正在吃飯。
應該說,正在看飯。
一個人,三個菜。
一大碗帶湯帶菜的四季豆,一盤嫩辣椒炒雞蛋,一盤臘肉和香腸的拼盤。
他坐在矮桌前,面前放著一碗早已沒有熱氣兒的飯,一雙筷子,跟石化了一般,一動不動。
“爸爸!”燕燕朝他跑過去。
霍南勳驀然抬頭,看著燕燕朝自己撲過來,伸手將她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