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眼前的下沉空間更像一所沒有門的居室。賀錚發現四壁非常平整,都是削平的巖面,整個下沉空間是一個四方體,稜角分明,長、寬與高的尺寸相等,四壁沒有攀援物可以幫助人離開這個空間。不過高度不算高,約為三米,兩人撐著四壁就輕松上了去。
上面這一層又是稜角分明的方形下沉空間,四面巖壁長兩丈餘,約是七八米。顯然整個地底的建造都採用舊式尺寸,換算成現在國際通用的尺寸很難取整。
這一層的巖壁與地面雖然平整,但上面刻滿了紋路,紋路是陰刻的,凹入巖面,這些紋路以每一面的中部為中心,向兩邊擴散,那流經地面的部分,其上的紋路彷彿有向下一階空間跌落的氣勢。
兩人沿著四面看了一圈,拍了照片。
“這像道門的符,你認得出是哪個流派的嗎?”賀錚問道。
此時他們站在一邊的中部,手電筒的光正照著對面的符文中心,張大美看了看,搖頭說道:“符文不完整,看不出。”
“看它的勢頭,這符下面還有一截,這裡……沒有完工?”賀錚又照了照腳下哪個四壁光滑的方形空間。
“恐怕不是。這裡也應該是一個法壇,而且很常用,雖然可以確定不是我們要找的那個……大國是要用的時候,再臨時把符文的下半截畫上去吧。”
“怎麼判斷出它很常用?”
“這兩層的空間體量和尺寸都很講究,紋路刻得那麼仔細,顯然不是用一次就丟的啊。”
這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賀錚原本還以為對方有什麼高見,不過他沒有抬槓,而是說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把下半截符文藏起來?”
“不知道,可能料到有一天會有我們這樣的不速之客吧。”
“上去吧。”賀錚說道。
下沉空間的四壁有五米高,徒手無法攀上去,兩人只好用那條靜力繩蕩到上一層的地面。
上到來的這一層看來是整個洞廳的主體部分,兩人朝四面照了照,這個洞廳不算大,看起來四百多平方米,只是一個普通小型超市的大小。
整個洞廳的平面也呈方形,南北兩邊較長,有二十幾米,距離這南北邊巖壁三米的地方,羅列了一排柱子。但這些柱子與這個洞廳是連在一起的,都是原來的岩石一體鑿成。岩石列柱之間相隔三米遠,自西向東羅列過去,北邊那排有五根,南邊那排是六根,巖柱南北對齊相望,看來這個洞廳也不是很規整,南邊比北邊要長。
他們上來的位置正好位於整個洞廳的西邊,背後還有幾米的空間,手電的光束穿過下沉的法壇上方,再橫穿幽暗約五米,就照到了四堵“石牆”,兩堵東西走向,之間相隔約有一米,中間便形成了一條沖著他們的通道,另兩堵牆南北走向,分在通道兩側,各長四米,如大鳥展開的雙翼般擋住了人的視線。
再過去便看不到了。這些“石牆”和岩石柱子一樣,都是原本的山岩,與這個洞廳一體雕刻。
但光線穿過那條狹窄的通道,在盡頭卻照見了磚石結構,兩人只看到了一點,其餘部分都被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