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走了十七分鐘!
這情況有點太可怕,地下甬道到底有多長?
看他們的步速,這樣粗略一估計都有好幾百米?
到底具體是多少百米?
三百?
四百?
五百?
還是都不到?
從傳輸回來的影象來看,甬道除了詭異地長之外,非常單調和無聊,石梯、石梯平臺、短通道,甬道的長寬高也相似,甚至連牆壁的用磚大小也差不多,而且還沒有突如其來的拐彎和岔道……
類似於假如公路風景太單調,開長途車的司機容易犯困的道理,這樣重複的景色會降低人的興奮度,從而對尺寸不再敏感,加上不是身臨其境,他們這樣看影片,很難判斷它有多長……
崔亮只知道它很長,長得讓人覺得可怕,腳底下居然有這麼巨大的空間?
螢幕上的資料可以明顯判斷出來的還有座標和高度,這兩組資料是瞬時變化的,他一開始沒有特意去留意它們,加上採用的標準似乎是海拔高程以海平面為0米而制定的測量高度的標準,國際計量標準,全世界統一),所以無從判斷他們在腳下多少米。
只是很顯然,從影片的影象看見這條甬道一直都有弧度,假如是往下走的方向,這個弧度一直彎向人的右手邊,所以薩沙和陳亞應該在打圈走,但是弧度不大,這個圓的直徑很大……
正思索,甬道傳來了腳步聲,接著,張大美探了出來,賀錚緊隨其後。
張大美說道:“後面是空的。”
他示意東侵曉讓一讓,隨後蹲了在宇文浩旁邊,說道:“有記錄軌跡嗎?把模型調出來看看。”
張大美剛剛下去的那條甬道非常長,不過他已經走到盡頭,感覺是走了五百米,盡頭有一堵石牆。牆身很厚實,敲擊牆壁感受到的聲音震動只有很細微的差別,不過他很有耐心地在幾個關鍵的位置都辨認了一遍,覺得石牆後面是一個人造空間。
可以確定……這堵牆後面完全是空的,當然也可能是山體內部的大空間。
他的同僚和傅榮華,兩組人馬,共四人,下去後就不見了人,都失蹤了,他現在需要迫切地找到原因。
宇文浩調出了軌跡的模型,這個模型是根據薩沙和陳亞走過的路徑描繪出來的,基本上等同於地下甬道的模型——當然,不是絕對精確的,也無法描繪出甬道的橫截面尺寸,只是甬道的大致位置還是能夠掌握的,偏差不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