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幹完活才準玩。”張大美替他們拒絕了邀請,轉過臉對朱生水笑道,“你還嫌忙不過來啊?別慫恿大家偷懶。”
“他們是客人,哪有讓客人幹活的道理。”朱生水笑著回答,眉目間終於有點憨。擁有著老實而正直的品格,再經過辛勤勞動讓面板變黑的人才有這種表情。也許是離開了長輩的視線,他今天的表情真不錯,主動找他們聊天。
但說實話,朱生水的邀請沒有帶給他們驚喜,反而內心一驚,這裡的事情原本就夠奇怪了,一點風吹草動都讓人多想,這個家祠又那麼古怪。太陽還在山那頭,所有的石窟與整個峽谷都陷入背光的陰影中,石窟深處更是一片黑沉,天空的雲停滯不動,壓著群山。
“生水的思想跟不上時代啦。”張大美彷彿一點都不會被大自然的環境所暗示。
“為什麼跟不上時代?”朱生水問他。
綿羊靈活地在亂石上躥下跳,東侵曉發現自己的身手連綿羊都比不過了,又回頭聽張大美他們在聊什麼。
“現在哪有客人住宿不給錢的道理?像你們這些地方,總會有外人興沖沖進來吧?誰也不認識誰,你不收錢,人家還懷疑你們使壞,收錢才能讓人安心。”只聽張大美這樣說。
“張警官總能講這麼有道理的話。”朱生水說。
“我現在去朋友家做客都要交工資卡。”張大美信口說道。
“快告訴你家三叔公,該收張警官一點錢了。”東侵曉加入了他們的對話,三叔公是指山羊鬍,他是村裡能管事的長輩。
“哎,工資卡都交了,哪還有錢?我現在不是給大家幹活,抵食宿費了嗎?”張大美又說,“現在你們年輕人不是很流行一種叫窮遊的玩意?給旅館打工換食宿費。小東子,就你遊手好閑。”
挑著吊桶比直接提著它們更輕松,那兩位村民早就奪過了東侵曉肩膀上的扁擔,東侵曉如今兩手空空的。村民可能習慣了峽谷的路,那兩人走得飛快,已經在亂石的前方,崔亮他們三人落後到與羊群混在一起,張大美悠著走,就他們。
峽谷下面怎麼就這麼多石塊,和山頂的土層真不同。東侵曉注意著腳下的亂石堆,離開他們一段距離,拿起手機拍那些氣勢宏偉的祠堂,他的手機快沒電了,他忽然想起相機還有電,都讓昨夜的骸骨鬧了心——現在自己拍照的行為……還真是有點心太寬了?
雲層緩慢地換了個位置,有些微薄的天光透下來,峽谷亮了一些。只見崔亮還是默不作聲地看著那些石窟,他似乎很習慣高低不平的亂石堆,也不會被橫斜的衰草絆到。崔亮的平衡感向來都比自己好,東侵曉覺得是與對方的視力比自己好有關,視力能影響人體的平衡性。看得更清楚的人,眼睛能收納更多資訊的人,平衡感更好,他們常常不費勁就留意到身邊的物體,神經中樞一下子就發出了“處理好軀體與外界之物關系”的指令。
又見朱水生抱著趕羊用的手杖,轉到崔亮身邊,和他說話:“我們的家祠大有來頭。”
“真壯觀。”只見崔亮回過神,贊了一句,又問,“什麼來頭?”
“你看見最上面的洞嗎?”朱生水指給他看,“以前都停著棺材。”
“那邊也停棺材?”崔亮指著前方,上排石窟最前面的那段。
“恩,停著。”
“全部?”
“全部。”
“你們讓棺材沖著家裡的正門?”崔亮很驚訝,上面那排石窟南邊那段可是沖著大宅正對面的,哪有人會這麼搞。
“這樣肯定不好啊。後來我們的先祖有錢了,就在下面弄了個祠堂。”聽朱生水的語氣,就像在講有錢了自然蓋個茅棚一樣理所當然。
“你們的先祖全部葬在祠堂裡?”崔亮問道。
漢人崇尚入土為安,即使如今都火葬了,骨灰也埋在土裡的。像少數民族一樣的巖葬,葬在洞xue裡並不常見。循著合理性,崔亮多心地猜測了一下,也許他們的棺材也是埋入山體的,但這情況足以勾起他的探究心。
“不全是我們的祖先哩,我們當時可以一大批人跟著太子進來的。”朱生水又重申了跟太子進來,這個他堅信的事,因為他接下來說的就是擺在眼前的證據,當然,這也只是他堅信的,他繼續說,“那時候,許多士兵進來死了在這裡,人啊,總要講節氣是不?沒有光複朝廷,哪有臉入土為安是不?他們自願用席子一裹,晾在懸崖上的。”
“這樣……讓大家日曬雨淋?”東侵曉走回來加入了他們的對話,易感的同情心讓他的表情看起來不太好。
“先祖給他們收了屍骨,棺材也架在懸崖上不著地的。我們這裡的人一直這麼操辦,後來賺了錢,才迎進祠堂。”朱生水介紹道。
“你們的祖先真有氣節。”東侵曉稱贊道,“你們就因為這個原因,後來一直都沒有出去?”
這樣猜測很合理,見東侵曉主動應酬朱生水,脫身的崔亮便沒再說話。他現在是對屍體、棺材,奇怪的喪葬方式有點忌憚了,最上面那排石窟少說也有半公裡,這裡曾經葬了這麼多人?關於旺財提到的返形術、八卦陣,又聯絡到山頂那座奇怪的九層木塔,他總覺得這座家祠也不會那麼簡單,甚至偏執地認為家祠上會有這件事的線索。
又聽朱生水回答東侵曉:“出去啊,我們一直都有人在外面的,我大姐夫就在臨汾開了間五金店,二哥現在在大姐那裡幫忙。”
聽他這麼一說,東侵曉和崔亮臉上閃過了意外的神色,但仔細一想,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大宅中的吃穿用度也總不能夠自己生産的吧?比如衣服、被單、煤油、塑膠水桶,等等,這些都要在縣城買的吧。然而,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讓他們有了朱家溝與世隔絕的錯覺。
羊群下到峽谷更活潑了,還不時停下來啃草,另一位牧羊的村民三十多歲,驅趕著羊群,和牧羊犬一起把它們趕成一堆,往前趕。
他們還記得,昨天下午其他村民似乎不太喜歡朱生水講朱家溝的歷史,可能此刻同行的牧羊人不是長輩,他才不管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