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學你。”
對了,崔亮還有一個特徵,他能慢條斯理地講粗口,說了還不影響形象。也是熟悉後才發現的,那家夥平時還是很裝的。至於東侵曉說的“藏光”,那是崔亮的表字,單之秋曾借過他的筆記,在扉頁裡發現了三行漂亮的鋼筆字:
崔藏光
135xxxxxxxx
格致園2棟508室
當代人已經很少使用別名了,單之秋當時沒反應過來,以為是他的親戚。東侵曉解答了他的疑惑:“是崔亮的字喲。這是一種對名反其義的取法,不過比較常見的是近義的取法,‘亮’這個字,明也,譬如諸葛亮,字孔明,孫權的兒子,曹操的孫子,孫亮,字子明,唐代名臣褚亮,字希明。他這裡是意思反著來取的,藏光,把光藏起來就是不亮啊。”
“倒是蠻符合他性格的。”當時單之秋感慨道,“曹大人的孫子?”
“生子當如孫仲謀也。善善,其實公文寫作中手機號碼應該這樣寫的。”那時,東侵曉又在紙上重新塗了一遍崔亮的手機號碼:135xxxxxxxx。
“然後呢?”
“嘿嘿,他這麼謹慎的人,連數字之間的橫杆都標了,所以並不是隨意停頓呀。藏光小朋友故意這樣寫的呢,我想他可能覺得這樣看起來比較好看。恩,這個數字確實這樣分割更好看。這樣分割也很好看。”東侵曉又在紙上塗了其他的分割方式,“崔亮特別有趣。”
後來,單之秋在報紙上看見了關於手機號字元分割的心理分析,說人念或者寫手機號碼時,習慣性的停頓代表了那人的性格。單之秋覺得文章的分析太過古板,不夠輕松,還是認為東侵曉的答案有趣些:我想他可能覺得這樣看起來比較好看。
單之秋不是崔亮那種心思慎密的人,也不擅長透過細節分析別人,但任何人都會對別人有看法,他粗略覺得東侵曉是個快樂的人,這個快樂的人觀察事情時總是會展開明快的聯想。對的,他具有想象力,豐富、明快、樂觀的想象力。
崔亮能吸引別人關注,在於他是一個謎語,一個不顯山露水的謎語,就如考古工地中,那些被時光所掩埋的歷史真相。東侵曉吸引別人的地方,則是他變成了答案製造機。
平時沒有人比他閑,大家都會忽略很多小事。接著,這個閑得慌的答案製造機會忽然冒出來,跟你扯一件遠在天邊的小事。他也深知這些小事沒有什麼現實意義的,便努力把小事包裝得有趣些。假如你聽進去了,你就會驚訝,哦,還有這麼一件事啊!接著,他又得意洋洋地為這件事提供解釋,碰巧你又聽進去了,你大概就會這樣想,哦,還有這麼一出原委啊!
單之秋,很不幸的,碰巧著了他的道。
說起來,崔亮也說過東侵曉的想象力不錯,他似乎是這樣概括的:化繁為簡,另闢蹊徑,直截了當。
他們跟同一個老師做畢業論文的,大四時在同一個工地實習。某天晚上,三人在工棚裡繪圖,整理白天的圖形資料,崔亮做得快,又幫起了東侵曉整理。當時,單之秋嗆了一下東侵曉的工作效率,崔亮卻說,即使東曉幹活慢,卻還是很認真的,而且他特別有想象力,以後做學術也許大有前途呢。
原來,崔亮對東侵曉的評價很高。
但是,最後他們三人都沒有進考古所工作。
假如沒有發生那件可怕的事故,他們此刻大概不會在這裡看著呂梁山色,這樣優美的祖國大好河山,山西高原的迤邐風光。
老同學相聚是很快樂的,然而隨著相處的時間變長,越來越有一種回到從前的錯覺,現實的落差讓單之秋的內心有了一些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