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初五過後,就有遊客,陸陸續續到村裡來旅遊。大部分的遊客是沖著玫瑰花來的。可惜玫瑰花還沒開。春天,開的玫瑰多為現代月季。
到來的遊客,都能看到,大片的野樹林和花茶地被大火燒掉的痕跡。被燒掉的野樹林和花茶,反而長出了綠油油的各種植物,沒有枯枝,遠遠看上去,更美。
還有菜地,一樣很美。有些菜已經開花了,吸引著數不清的蝴蝶,在田野裡飛舞。蜜蜂是勤勞的象徵,它們自然不會放過此次盛宴。
遊客們還親自參觀了一回分社肉。他們剛一聽說‘分社肉’,就聽成了‘分蛇肉’,還嚇了一大跳呢——得多大的蛇,才能分得夠啊?唐家村有機農場,也養有機蛇了嗎?不違法嗎?後來才知是分豬肉。
民俗活動為何日漸衰退?唐果不想去探討為什麼,哪怕找出原因來了,他又能改變什麼呢?他唯有,從自身做起,帶頭弘揚這些民俗文化。這並不需要他去刻意的保護,或弘揚,只需每次有這樣的活動,盡力去辦好。
就像以前的舞獅子、社戲。這些本地民俗,不該丟棄的。一旦丟棄了,想再找回來,就難了。
西方節日的傳入,可追溯到鴉片戰爭,甚至更早。然而到上個八九十年代,一直不溫不火。最火的年份,是零八年後至今。西方的節日,在國內大火,商家功不可沒。沒有商家的炒作,媒體做‘幫兇’,根本火不起來。
唐家村有機農場,已算一經濟主體,是商家,在這裡發生點什麼事,都會引來社會諸多媒體關注。
兩千多號鄉親參加分社肉,辦的似模似樣的,一時間媒體爭相報道。
這正是唐果的目的。
當然,這新聞,沒能上頭條。勉強進入前五十的熱搜榜單。網友們噴的居多,說什麼這種封建迷信的農村陋習,費時費力,就應該摒除的。
唐果忍不住,去留了一條評論:唐家村,又讓大家操心了,呵呵。
是啊,陋習不陋習,專家說了都不算;費時費力,又沒浪費了你們的時間,害你們出力。
唐果決定了,以後再有類似的活動,要辦的更加有規模,還要買水軍公司幫忙宣傳。假以時日,便能成為唐家村自身的特色文化。
他甚至在想,能不能請安琪兒來拍一部類似《百鳥朝鳳》的農村題材電影或紀錄片,賦予他們農場更深一層的文化內涵。也就是品牌文化,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相信每個上網店買東西消費者,都不陌生,正規一點的網店,都有一個專門的二級頁面來展示它們公司的品牌文化。
就含義而言,品牌故事是指品牌創立和發展過程中有意義的新聞。大多品牌故事是有關品牌創始人的,帶有傳奇色彩。有的品牌故事是品牌創立和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消費者提到唐家村有機農場,首先會聯想到什麼?
唐果相信他們會到一個詞:奇葩。一農村農場而已,怎麼會屢次發生各種各樣的奇葩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