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只有村支書一人出面說話,我是挺失望的。但剛剛看到大家,幫我們,我就不玩虛的了,實話跟大家說吧。”
唐果環視了一週繼續道:“你們這裡不適合發展有機農業,甚至傳統的化肥農業,也不宜進行。因為你們這裡,地少石頭多。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治理環境。當然了,有條件的,可以從別處運泥土回來,填在地勢較低且開闊的石山上,這也許還能……”
後面的話,唐果也不說了,這是一道死命題,從別的地方拉泥土回來,得要多少錢啊?這哪一個貧困鄉能承擔得起的。有那個錢,山石鄉民早就搬離山石鄉,到它處生活了。
盡管他們會想到結果是這樣,山石鄉人臉上,還是寫滿了失望。
村支書也苦著臉說:“這個辦法我們,試行過。就是運回來泥土,會被沖走不說,種普通的作物,沒有十年八年,都收不回那個成本……”
“可不是嘛!”一位老大姐道:“地裡要是能種出更值錢的有機作物,我們的錢也能早點收回來了。”
原來山石鄉人是基於有機單産的利潤高來考慮問題的。他們經過深思熟慮,要想徹底解決石漠化問題,拉土回填,是最有效的辦法,奈何這個辦法,太燒錢了。泥土也許不值錢,可運費貴啊,從外地拉一車中型貨車的泥土,都要一兩百,一畝地,沒有二三十車的泥,填不了。
這種方法,應該是山石鄉人能抓住的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了吧?
見大夥都殷切地看向他,這種時候,直接拒絕可不好。唐果只好用銷售慣用的方式道:“這樣吧,接下來兩天,我們技術人員,再進行更詳細的檢測。到底行不行,等檢測結果出來了,我們回去後再做進一步的分析、探討……”
散會了,唐果回孔輝家住。孔輝夫婦反對有機種植,看到的問題或許更客觀,向他倆瞭解情況,是個不錯的途徑。
荀衛平回到家,從冰箱裡拿出一瓶啤酒,喝了一口,手機就響了:“小叔……”
“蠢貨!你們要做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姓唐的在咱山石鄉發展有機農業,不是像一條發瘋的野狗,把人嚇跑……來日方長,只要他們在咱們的地盤……”
“知道了,小叔。”
接下來兩天,唐果走了十多條村,有的村石漠化盡管沒有大石村嚴重,但也岌岌可危。如果山石鄉還想留在這裡生活,最好的辦法,是填土造地。當然,把山炸平會更給力。
這兩天,他們到哪,鄉親們熱情地跟到哪,吃的喝,還有專人負責拎著跟著身後。如果不是十月底,太陽沒那麼大了,可能還會有專人給他們打傘。
“呼總算是結束了!”上了車後,劉海燕嘆氣說:“在鄉親們面前,我真不敢多說一句。他們熱情的讓我感到害怕,如果我說,他們這裡就是填土,也不適合種有機作物,真擔心他們會難過的哭出來!”
“我想老闆,也是不忍心直接拒絕他們,這才讓我們多花兩天時間檢測土地的吧?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嚴重不符,山石鄉人也該死心了。”霍玲玲說。
龔燦還在自責,要是事先了解了,也不會造成現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帶領一個山石鄉種植有機業,比帶領一萬個河朗村還要難。要是他們‘臨陣脫逃’,會不會對他們農場的名聲造成負面的影響呢?
離開山石鄉,上到白川縣城,在賓館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唐果讓他們集中開個討論會。
當得知唐果決定幫山石鄉後,大夥眼珠子瞪的比牛眼還大。
“您是認真的??”
唐果從來沒有如此認真過:“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