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搭一組,一人負責一面的西紅柿採摘。
有機種植的西紅柿,有的有蟲,有的長成畸形,成熟時間不一,所以沒有采用機器收獲。機器收,會把番茄苗弄死,還會造成之後難分類。
兩人挑著採摘,賣相好的西紅柿放一處,賣相差的放另外一處。賣相好的可以透過現在的銷售渠道,直接銷售出去,賣相差的拿來做有機番茄醬。
和唐果一組的是一個白人大嬸,五十多歲了,腰圓膀粗的,幹起活,卻一點也不含糊。
澳人有小部分人是歧視華人的,唐果已經見識。可也有的人,是沒有偏見,比如他對面的蘇珊大嬸,跟俞芬嬸一樣的質樸,得知他來自華國,瞬間變成一個話癆。
蘇珊大嬸說她跟兒子去過華國,爬過長城也遊過故宮,讓她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烤串兒和臭豆腐。她本人非常喜歡華國的美食。澳的很多城市也開有中餐廳,可是味道遠不如她在華國吃的地道,這裡的中餐給她感覺,好像變味了。
變味的原因,可能是‘入鄉隨俗’,為了迎合本地消費者吧。
唐果答應蘇珊大嬸,等下午收工,給她包餃子。其實他是為了搞好和蘇珊大嬸的關系。
透過問蘇珊大嬸,唐果又獲得了不少資訊。
比如農場的西紅柿,有幾個銷售渠道。直接上架到超級市場,餐廳酒店等;農場自己的網站預售;加工成番茄醬,再透過以上兩種方式出售;或出口!
可以收獲的番薯,更多的是拿來深加工。深加工的農産品,價格翻幾倍,且儲存的時間更長。
銷售的模式,除了出口,和唐果現在的模式,沒有多大出入,唯一不同的是食品深加工這塊,和他合作的人,只有李叔,沒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廠。
事情要一步一步來,急不得。
莫妮卡三姐弟也在採摘西紅柿,他們三人算長期工,按採摘的筐數算錢,每筐三十刀。他們三人的工資給的最高。巴倫一天能摘四筐,貝瑞可以摘八筐,莫妮卡能摘六筐。
巴倫很勤奮了,只是太小,手腳慢,還不分西紅柿好壞,全放到一個筐裡。貝瑞看起來大大咧咧,做起事來卻一絲不茍,比誰都細心。她不僅摘西紅柿快,還分成三類。一類是毫無瑕疵的西紅柿,一類是賣相一般的,還有一類是賣相最不好的。
最懶的當數大姐人高馬大的莫妮卡,一邊聽歌一邊摘,還時不時用軟體和同學抱怨幾天。抱怨她的命運有悲催,大家都是大堡礁度假了,唯獨她在家裡幹粗活。
快到中午的時候,喬治過來,見到巴倫沒有細分,讓他先分好類別,再去摘別的。巴倫說,等下午再分。喬治不肯退步,說他要是現在不分好,只能給他算十五刀一筐。
在國內,小孩撒個嬌,父母基本沒轍。這點西方人做的不錯。不僅從小培養小孩的金錢觀,還讓他堅持原則。
盡管巴倫很不願意,還是乖乖的分了。喬治批評了巴倫,卻給貝瑞每筐漲了五刀。至於莫妮卡,喬治看了她一眼,嘆了口氣,啥也不說了。因為他知道,大女兒一旦大學畢業,以後在家的日子就更少了。
“唐。你過來一下。”
“怎麼了?喬治先生。”
“有件事,我需要你的幫忙。”
(本章完)
1124 19:15:58|4617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