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伯為人老實:“小唐啊,再來一批數量一樣的遊客,光是收入園費,就五六千了,他們摘的果,又能賺不少……”沙糖桔能把多餘的水分去掉,還是唐果給的方法。能有遊客來採摘,更是唐果的功勞。唐果這樣做,只是拿回本……
“馬老伯,咱可以長期合作啊?以後我那邊遊客多,就帶他們過來摘果。”
“好!好!”馬老伯相當激動道。早些年前,也有導遊拉人過來摘過果,入園費是15元一人,但導遊要了8元。他們果農妥妥的虧本。
“小唐啊,你是個好人!”
“馬老伯,您誇獎了。咱是合作關系!”
與馬老伯告別之後,唐果喊上常峪,趕去過三灘鎮。常峪搶著開車。
“唐果,你有沒有發現,唐家兩兄弟,對你很不一樣?”這車連他老哥都不能擁有一輛,唐四爺出手未免也太大方了。再有就是,唐五爺居然也來參加旅遊節。這位爺,每分每秒都是用金錢來計算的,所謂日進鬥金,說的就是這種人。
“是因為袁老頭的緣故吧?”唐果道,“我想袁老頭是覺得我是條好苗子,想培養我,他們愛屋及烏。討好我就等於討好袁老頭。對了,常峪!袁老頭以前很厲害嗎?我怎麼上網查,查無此人?”
“你聽說過外國的中情六局吧?袁老是軍神出身,後來掌控咱們類似中情局的神秘地方……我只能跟你說這麼多。”常峪見唐果像見鬼似的盯著他,不解:“怎麼了?”
“我……我一直以為他只是個禦廚……”怪不得,智腦之前告訴他說,此老頭本事頗多,建議他先學完再翻臉……
“廚師只是袁老眾多愛好中的一項。袁老還有很多愛好的,比如擠兌人……”常峪嘆說,唐四爺也算一隻猛虎,可在袁老面前,就是一隻凱蒂貓,“倒是你,常常頂撞袁老,虧得你有點本事,不然……”
唐果還想問:“袁老頭的真沒有親人了嗎?”
常峪想了想:“隔了幾輩的有,但直系的,恐怕沒有了。袁老有一個兒子,後來去南美執行任務,摔下大峽谷,再也沒有回來過。女兒是個不出名的歌星,二十來歲就自殺了……”
唐果:“難怪袁老頭不準別人在他面前唱歌!”
上珠村那晚,袁老頭會如此激動!他當時撿到他的核桃雕飾,應該以為他跟他有血緣關系吧?他可是他阿爸阿媽親生的……
聊著聊著,唐果就睡著了。這些天,可累的他夠嗆。幹活只是一部分,最累的,得時時刻刻提防殺手,這樣會耗費他大量腦細胞。
三灘鎮比菱角鎮熱鬧多了。遊客們買了甘蔗後,一邊吃著甘蔗,一邊爬山,攀巖的遊客人數不多,才十來人。這也只是開頭,往後應該會有更多的攀巖愛好者過來。
唐果見何老伯他們全忙的不可開交,只是簡單的跟他說了幾句,就離開了。三灘鎮人賺的錢,歸三灘人所有。
回去的路上,常峪忍不住又感慨道:“你不僅會種田,還會搞經濟,原本死氣沉沉的農村,一下被你弄活了!”
唐果說:“什麼叫一下,是很多下!”想起,去年某人半夜拿農藥毒死他的蕹菜田,唐果也嘆道:“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用哲學的道理,就是量變引起的質變。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日益’、‘日損’都是量變的過程。通俗來說,就是要先作艱苦的量的積累工作,要有腳踏實際,埋頭苦幹的精神,要一點一滴地做細小的事情,反對急於求成,揠苗助長,須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帶他們種東西的時候,他做了多少事,受了多少氣,唐果比誰都清楚。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村官,數量越來越少了,還不是被氣的。大學生村官進到村委,沒有實權,當地老百姓也不聽他的,加之有些大學生村官對農業的瞭解,還比不上農民,無法順利展開工作……
常峪最討厭哲學:“明天,要訓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