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哪怕是紅警基地內的運載火箭,也都需要依靠地球行星的引力加速,才能夠順利的發射運載火箭。
但這種辦法,只是無奈的變通辦法,畢竟運載火箭每一次的發射價格都不便宜,要追求合理的運載能力,因此只能藉助於地球引力加速,來實現更大的運載量。
可這種辦法,很消耗時間,同時能夠使用的發射航線也受到了限制。
如果安裝了核動力的運載火箭,或者是太空梭,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不需要利用行星的引力加速,更不需要按照航線來進行發射,可以隨時隨地的從地球任何地方進入太空。
目前全球成熟的核動力利用,就是核動力航空母艦和核潛艇,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堆,來推動螺旋槳。
冷戰時期的核動力飛機,也採用了相同的核動力原理,盡管最後因為各種技術因素和安全問題以及需求,最終沒有出現核動力飛機,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太空之中是沒有空氣,也沒有水作為推進的介質,就需要使用噴氣的方式來作為推動力。
不過這種推進方式也十分簡單,目前太空科技中心的核動力實驗室,就是利用核聚變産生的大量熱能,再將液態氫注入,受熱之後快速的膨脹,然後從發動機的尾部高速噴出,産生推力。
而眼前這個試驗,並不是推力試驗,而是另一種動力試驗,這種試驗是計劃用以大型空天飛行器的動力試驗。
實驗場地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核動力反應堆,這個反應堆的尺寸,比目前超級航母所使用的熔鹽反應堆都還要大一圈。
在樊奕澤過來的時候,正在測試該動力系統是穩定執行情況。
與傳統的艦船反應堆不同,因為核聚變發動機是直接産生動力,需要補充推進劑,因此對反應堆的各項穩定資料,要求很高。
而眼前這個實驗場地,就是一個推進試驗平臺,測試核聚變發動機的持續推進水平以及最大推力水平。
目前該試驗的各種推進資料測試,都差不多完成了,但是推力還沒有達到技術指標的要求。
根據紅警兵團未來軍事裝備的發展需求,太空科技中心的這個實驗室,所進行的核聚變發動機的推力,需要滿足十萬噸級以上的空天航母,擁有快速從地面出發,進入地球近地軌道上的能力,且能夠滿足空天航母的擁有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強大動力。
這是一個極高的要求,哪怕是對基地擁有的技術來說,想要實現這個技術指標,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可未來戰爭的制高點,已經不是簡單的奪取制空權,而是要奪取制太空的權利。
而且未來的第六代戰鬥機,也被賦予了能夠自由進出地球和太空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效能優秀,且技術完全成熟的核動力發動機。
因為常規的動力系統,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
同時對核動力發動機的推力和相關效能,也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特別是大型空天作戰平臺的動力系統,要求會更加的嚴格。
目前各項科技的準備,都還在實驗室之中,眼前這個核聚變發動機專案,便是攻克這些技術的重點試驗專案。
也許未來萬米長的太空戰艦,依然還無比的遙遠,但是幾百米長的太空飛行器,卻不再是完全做不到,而且說不定很快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