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恐怖主義的出現,事實上,主要還是美國人一手締造出來的,這樣說也許不準確,但是如果說,全球恐怖主義是因為美國的關系而進一步發展壯大,那絕對沒有毛病。
在中東快速複蘇起來的極端組織,是美國中東政策下的産物,美國對中東的幹預政策,導致了中東民族之間的矛盾沖突,給極端組織提供了大量的生存養分,極端組織也在這種環境下,快速的壯大。
光是以美國為主的北約部隊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就給極端組織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更何況,中東常年下來的以色列和中東民族之間的恩怨,因為美國對以色列的必然偏袒,導致更多的矛盾方向直指美國。
美國自然也成為了首要被襲擊的目標。
只是在這個時候,薩達姆如此任性的站出來,對美國表現自己的心情,實在是有些不明智。
美國各界還沉浸在悲傷之中,正好美國也要尋找藉口對中東動物,首選的目標便是伊拉克,薩達姆這個時候站出來,等於就給了美國瞄準的機會。
襲擊事件之後的幾天時間,美國的媒體各界,都是紛紛瞄準了伊拉克,試圖將美國內部的悲傷,轉化為一致對外,矛盾轉移到外來看和薩達姆身上。
此時的美國是格外的強大,由於還沒有過多的幹預中東的軍事和地緣政治,只是出兵了阿富汗,因此美國的國力和經濟,其他國家難以挑戰。
也因此,一時間美國上下,全都找到了攻擊的方向,美國政府也趁機開始對伊拉克進行了各種負面的宣傳,甚至有大量的媒體直接報導,此次襲擊的背後,就是伊拉克方面在暗中支援。
薩達姆也一下子成為了基地組織背後最大的支持者,各種訊息在美國層出不窮。
一時間,美國從悲傷之中,轉化為對伊拉克的深深不滿,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被誘導,開始轉變.態度,並且已經有人喊出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口號。
密切關注此事的樊奕澤,對此是相當的無語。
原本樊奕澤估計,就算美國想要對伊拉克動手,也不會如此迅速,畢竟輿論的先期準備,還有軍事上的準備,就需要不少的時間。
但是沒有想到,薩達姆跳得如此的歡快,這豈不是正好符合美國人的想法,趁機造勢,現在就算薩達姆怎麼挽回,都已經來不及了。
美國一邊高舉反恐的巨大旗幟,一邊已經在向中東進一步的增兵。
第六艦隊的全部主力正在往地中海集結,印度洋上,美國的第五艦隊在波斯灣展開,還有兩個航母戰鬥群,正在朝著中東靠近。
同時,美國開始在科威特和沙特境內,增派地面部隊和空軍部隊,美國空軍戰略運輸部隊,頻繁的運轉起來。
以此同時,美國總統在穩定國內的救災工作之後,也緊急飛往了歐洲,走遍北約聯軍的每一個國家,意思相當的明顯,就是要拉著北約的盟友,對付伊拉克。
然而外界對於美國的調兵遣將,卻幾乎沒有報導,只有各國高層,逐漸的醒悟和明白,美國這不是在警告和恐嚇伊拉克,是真的要對伊拉克動手了。
而伊拉克自然也能夠感受到來自美國的殺機,也開始了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