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地區內的軍備升級會産生巨大的連鎖反應,競爭各方相互追趕局面一經出現便難以“剎車”。
加強軍備導致了雙方的不安全感,即使不打仗,舞槍弄棒也總會使得地區氣氛不佳。一旦軍費充足,個別國家的任性行為更會陡增風險。
海灣國家從美國等國家進口的軍火日益增多,加劇了地區沖突。
包括沙特、阿聯酋、卡達在內的多個國家還計劃向美國等西方購入更多更先進的武器,加強武裝力量,大有掀起地區軍備競賽之勢。
此外,一些非傳統軍工國家也瞄準了一本萬利的軍火買賣,尤其是當發現美俄等大玩家將軍備出口視為經濟增長紅利之後更加躍躍欲試,進一步導致了地區不穩定。
以近期後來者居上的日本為例,安倍上臺後,透過解除武器出口三原則,為日本軍火走向國際市場大開綠燈,包括三菱公司在內的日本企業有很大的軍火生産潛力。安倍主推軍火工業,希望釋放軍品市場以拉動國內經濟。
土豪”買家沙烏地阿拉伯決定在本國打造軍工業,在兩年內生産運輸機以供自己需要。
而印度的總理莫迪更是聲稱要在未來十年內將70的軍品變為“印度製造”。
然而,無論是哪種方式,巨量軍火的全球流動本身就為國際局勢增添了動蕩因子。
而上述所說的軍火市場,實際上只是國際軍火交易的小部分。
軍火購買對很多國家來說,不單單是經濟上的負擔,更是政治上的負擔。
軍火交易,特別是先進武器裝備的交易,必然會有政治附加條件,這也讓全球大部分的國家,無法購買到心儀的武器裝備。
還有一個就是軍火貿易那驚人的利潤,事實上,美國去年賣了一千億美元的軍火,可這些軍火的生産成本,連出售價格的五分之一都沒有,甚至還有的利潤更高,再加上一些政治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各國越來越看重軍火市場的原因。
而要是在黑市購買武器裝備,首先一個是錢貨兩清,還有一個就是不需要答應政治條件。
因此別看去年全球軍火市場的份額達到三千億,利潤更是超過兩千億美元,但是實際上,去年的軍火交易市場,其利潤高達五千億美元,總交易額少說也有七八千億美元之多。
特別是中東市場和非洲市場,在這裡活躍了全球數百的軍火商人,沒人分一杯羹,龐大的市場蛋糕,就是這樣被瓜分的。
樊奕澤自然也看上了全球軍火市場這個龐大的蛋糕,雖然他自認為自己不缺錢,但是他需要這個市場。
他想要了解全球軍火交易的內部,吃透全球軍火市場的走向,甚至要做到每一筆軍火交易的來源和去路。
未來軍事資源公司本身就是軍售的業務,對索馬裡反政府軍的軍事行動,就是很不錯的廣告。
但是未來軍事資源公司想要快速擁有自己在全球的軍火市場,就不能步步為營了,需要找一些已經在國際上有不錯聲譽的代理人,這種代理人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熟悉的買家。
因此樊奕澤也盯上了這些活躍在戰爭區域的軍火販子,他相信,自己肯定會在這些人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