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烏蘇裡斯克,二戰的時候,這裡叫做伏羅希洛夫,在中俄北京條約簽署成為俄羅斯領土之前,這裡又叫雙城子。
雙城子,其名源於明代的雙城衛。以其東、西兩城並存而得名,東城叫“富爾丹”,西城叫“朱爾根”,相距約四裡。
雙城子是東北開發較早的城市,在9世紀中期,雙城子之地是渤海國的重鎮,虞婁靺鞨世居於此。
伏羅希洛夫位於烏蘇裡江中部,是連線伯力和海參崴兩戰略要地的樞紐,在俄羅斯擺脫蒙古統治後,到十七世紀中葉,擴張到西伯利亞,當時,清帝國領土包括外興安嶺一帶地區,向東直至庫頁島。
二戰爆發的時候,蘇聯將遠東作為發展的中心地區之一,大力建設加強了海參崴要塞,對比日俄戰爭時期的遠東實力,蘇聯時期的遠東,其實力不可同日而語。
不但遠東鐵路全線貫通,在遠東蘇聯為了防備日本,並加強在遠東軍事存在和影響力,遠東的軍事設施和部隊作戰能力,都比沙俄時期強了很多。
盡管蘇聯從遠東撤出了百萬部隊,但是在遠東,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且在當地大量蘇聯人口的支援下,能夠快速的武裝起大量的軍隊。
在斯大林的命令下,俄羅斯陸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親自抵達遠東,主持軍務。
剛剛抵達遠東的華西列夫斯基,也著手擴招部隊,在當地城市和農場,徵召了大量的兵員,當中也包括了很多女性士兵。
這些俄羅斯女性不但成為了軍人,而且是拿起武器,隨時可以走上戰場的作戰人員。
華西列夫斯基的辦法只有一個,將當初軍隊撤出遠東時候留下來的武器裝備,全都利用起來,重新組成防禦遠東的百萬大軍。
並且依靠伏羅希洛夫作為防線,在烏蘇裡江上下游前後,修建防禦工事,北上伯力,南下符拉迪沃斯託克,構成防禦核心。
華西列夫斯基的能力是有的,至少在充足的戰略空間和部隊情況下,很快便制定出了詳細的防禦計劃。
在西線戰場上,蘇聯軍隊的炮火一直都是壓制德國人的好辦法,大量的火炮甚至能夠輕松摧毀裝甲叢集的進攻,而在遠東這裡,火炮數量雖然比不上西線,但也絕對不少。
大量的火炮和炮彈,全都被佈置到防線的後方,進行了細致的偽裝,一旦紅警帝國真的打算進攻遠東地區,華西列夫斯基會放棄靠近朝鮮的狹窄區域,讓敵人可以長驅直入,在敵人前進到最疲憊的時候,也差不多抵達伏羅希洛夫,蘇聯部隊能夠以逸待勞迎擊敵人。
裝甲叢集作戰,一次性縱深進攻最多就是一百多到兩百公裡左右,而在遠東這種地方,進攻的距離也會相對較短。
在華西列夫斯基抵達遠東的時候,正在羅津的第三戰區司令詹富淳上將,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華西列夫斯基來到的情報。
蘇聯二戰的名將來到遠東,詹富淳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結束了視察部隊準備進展的工作,乘坐直升機返回海上的指揮艦朱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