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樊奕澤也是歡迎的,否則從一開始,他就沒有必要去和德國人合作。
與德國人合作的目的,一個是搞定盟軍,一個就是為了在太平洋上,分化軸心國。
在德國派出秘密使團的時候,這個計劃便已經成功了。
從事實出發,德國目前根本不敢與紅警帝國開戰,否則盟軍隨時有氣死回生的可能。
德國人不敢賭,也沒有必要去拼。
畢竟紅警帝國不是美國,有良好的合作開端,凡是都可以談一談。
德國人的反應,都還只是在內部之中,而日本人的反應,不可能有第二種結果。
讓日本讓出幾十年來好不容易取得的戰果,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這個時期的日本,戰鬥力可不弱。
更何況在東南亞,日本人早已經知曉美軍的作戰能力,對紅警帝國的威脅,日本方面並不害怕,也不擔心什麼。
從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對美國最大的擔心就是美國的工業。
而在美國本土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境內的工業,早已經十不存一。
日本大本營也很快就有了決斷,日本現在地盤太大,兵力分散,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攻勢。
但是一些小地方的積極攻勢,卻十分的有必要,並且太平洋其他地區的島嶼,完全可以轉入防守。
用日本人的計劃,紅警帝國想要攻下太平洋,最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而這段時間,日本已經解決了在神州大地上的戰爭,然後集中兵力與紅警帝國一戰。
而且這幾年的時間,也足夠日本消化佔領的區域,國力也將因此而極大加強。
日本大本營態度明確,那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應對紅警帝國的威脅。
太平洋戰場上,起到關鍵的是海軍的力量,這一點日本人很清楚。
目前日本海軍艦隊主力,正在中途島附近,為了應對紅警海軍隨時有可能發起的戰鬥,日本大本營海軍省,第一時間做出決定,讓海軍等待補給,然後準備在太平洋上,對付紅警海軍。
在東京灣準備好的八艘油輪,第一時間出發,並且為了防止紅警海軍的偷襲,從日本海抽調主力艦,為油輪和彈藥補給船護航。
並且在這批補給的船隊中,還帶上了數千個日本陸軍新兵,這些新兵都是為了加強中途島防禦的。
原本這批新兵,是要派往東方大陸的戰場,結果趕上了紅警帝國的威脅,也優先分配到隨時都面臨威脅的中途島。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而且為了能夠有更多的充足準備時間,日本大本營也隨即發表宣告,希望能夠和紅警帝國好好的談一談,畢竟作為準盟友,沒有必要就這樣動刀動槍,你死我活。
在日本大本營剛剛發表這份宣告的時候,紅警帝國也很幹脆再次出聲,只有日本接受了全部的條件,才有交談的必要,日本只有三天的時間思考要不要接受,三天之後,戰爭與否全都在日本人的一念之間。
紅警帝國的強硬態度,作為擁有大國思想的日本人,自然是相當的憤怒。
原本稍微示軟,日本方面自認為自己已經將姿態放得很低,但是紅警帝國的強勢,完全就是不給日本一絲一毫的臉面。
大國臉面不可欺,這就是日本帝國此刻的念頭,第一時間就將戰鬥的命令,下達了給日本所有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