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巴拿馬之後的第一階段作戰成功,紅警兵團成功將戰場推進到墨西哥,也不得不進行休整。
雙方都需要時間為進行下一場大戰做準備,墨西哥會戰並沒有徹底爆發,雙方都只是在進行接觸性的試探。
陳兵於墨西哥城的南北,而整個墨西哥城也已經人去樓空。
遠徵軍團徹底奉行——腳踏之地,皆為我土的理念,在佔領區的後方,三天的穩定時間之後,源源不斷的工廠秘密修建起來。
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兵營、空軍指揮部、雷達,相應修建起來。
作為主要作戰方向,遠徵軍團在拉美,彙集了大量的精銳部隊,超過萬輛的犀牛坦克,各種飛機上萬架,火炮以及火箭炮發射裝置,各種車輛和裝甲車,都是以十萬數量計算。
每天可以徵召兩千個士兵的兵營,也源源不斷的為遠徵軍團補充足夠的新鮮血液。
如果不是部隊一場戰爭剛剛結束,墨西哥戰爭早已經爆發了。
始終保持百萬規模的紅警軍隊,始終給美國帶來了空前的壓力。
而在太平洋方向,日本人的瘋狂進攻,讓盟軍幾乎沒有招架的力量。
美國的戰場,也是四處燃燒。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在索羅門群島與日本展開了決戰,雙方都投入了相當數量的兵力,進行島嶼爭奪。
然而此刻的澳大利亞已經南太平洋地區,已經全都落入了紅警兵團的掌控。
對此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全都選擇性的沒有看到。
日本並不是笨蛋,不可能主動挑起與紅警兵團的戰爭,更何況日本其實內心清楚,日本陸軍此刻根本沒有能夠攻佔澳大利亞的能力。
更何況紅警兵團正在拉美和美國大戰,這正是日本最希望看到的,而日本也發現,紅警兵團的出現讓日本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對佔領區進行掠奪和統治。
如果不是紅警兵團拒絕的話,日本早已經與紅警兵團聯盟了,日本天皇多次派遣特使前往夏威夷,都被拒絕靠近。
但依然不可否認,有了紅警兵團的存在,已經焦頭爛額的美國人,根本無法將中心放在日本人身上。
美國在太平洋上,只要保證中途島沒有被佔領,那美國將來就有反攻的機會。
而在非洲戰場上,在歐洲盟友的要求下,也考慮到歐洲的局勢,美國也派遣了大量的軍隊,前往非洲戰場,在拉美戰場表現不俗的巴頓,成為了美軍軍界的新星,作為美國非洲軍團的最高軍事長官,前往非洲和蒙哥馬利組隊,準備懟隆美爾。
而三線作戰的美國人,其作戰的重心,依然還是在墨西哥。
不管是太平洋戰場,還是非洲戰場,美國主要任務就是協助,不至於讓戰局變得失控。
沒有解決拉美的敵人,美國是不可能完全出戰太平洋和歐洲。
而這一點紅警兵團也十分的清楚,拉美的戰爭,本來就是主要作戰方向。
第二批遠徵軍部隊,抵達了拉美。
這意味著紅警兵團遠徵軍團兩百二十萬部隊,全部進入該時空。
之前進入該時空的遠徵軍團,只是大部隊,還有一部分部隊沒有抵達。
在拉美開啟局面之後,拉美地區完全可以接納更多的遠徵部隊,最後的一批遠徵部隊,也陸續抵達拉美。
一個月之後,紅警兵團在拉美的部隊主力,便達到了一百八十萬。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停的增長,因為在拉美,大量的建築單位,快速的修建起來,源源不斷計程車兵直接在拉美被徵召出來,武器裝備一次性到位。
太平洋地區,依然保持五十萬部隊的規模,按照重新調整的計劃,拉美地區保持兩百萬部隊之後,士兵的徵召將全部在澳大利亞完成。
這一次準備之後,紅警兵團的作戰目標,將是徹底消滅墨西哥內的美國軍隊,開啟美國美國,全面入侵美國。
戰爭從一開始,樊奕澤就沒有選擇撿軟的對手,直接就是和美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