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次勝利之後,艾森豪威爾似乎有了成為名將的感覺,深入考慮了各種進攻方略,而在他身邊的參謀,幾乎連插上話的機會都沒有。
整個前線指揮,完全就是艾森豪威爾的一言堂。
在總結了大量的在日本軍隊手中失敗的經驗之後,艾森豪威爾感覺自己一下子滿級了,無可戰勝了。
在他手中有大量的德軍作戰情報分析,也有來自蘇聯的陸軍作戰成果分析。
他一下子找到了敵人的弱點,那就是防禦狀態下,敵人的火炮劣勢。
在全面瞭解歐洲閃電戰的原理之後,他一下子信心百倍,在當天的指揮部中,他就放言說道:“說白了,閃電戰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無非就是投入裝甲力量撕開敵人的口子,然後投入更多的兵力從這個口子深入敵人的腹地。”
在隨後的戰術研討會上,他更是放言說道:“我要用一場屬於美國的閃電戰,在三天內徹底解決巴拿馬境內的敵人,重新奪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
而在第二天淩晨,剛剛重新展開進攻的美國南方戰區的陸軍,也正如艾森豪威爾設想的那樣,傳來了令人歡呼鼓舞的好訊息。
美軍再一次攻破了敵人的防線,將戰場推進到距離巴拿馬城只有不到四十公裡的區域。
十幾次的進攻,就推進了上百公裡,似乎也貫徹了艾森豪威爾之前在指揮部內的放言。
大量的美國隨軍記者,也大肆報導這一切,艾森豪威爾似乎一下子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和陰影。
然而當麥克阿瑟看到整個戰鬥過程的報告之後,卻驚出了一身冷汗,第一時間向艾森豪威爾提醒道:“之前的勝利完全有可能是敵人故意讓出的防線,敵人是打算要全殲前線進攻的美國五十萬陸軍。”
事實上,麥克阿瑟有句話沒有說出來,那是罵人的,在麥克阿瑟看來,艾森豪威爾實在是不靠譜,一個能夠輕松佔領夏威夷和巴拿馬的敵人,豈是如此的簡單。
在美國大肆宣揚的勝利中,敵人損失微乎其微,都是主動撤出防線居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進攻的部隊,應該更加小心起來,而不是一路高歌猛進。
最主要的是,麥克阿瑟認為艾森豪威爾的腦袋裡就是一團漿糊,光想著證明自己,沒有理智的目光和檢視和判斷局勢。
與麥克阿瑟有相同眼光的是美軍東線部隊第八軍軍長巴頓中將,他直接違背了艾森豪威爾的命令,下令部隊停止向讓出陣地的敵人展開攻擊。
然而停止前進的美國陸軍第八軍,只是小部分,在他手中控制的軍隊,只有不到四萬人,這四萬人對比全線五十萬的美國陸軍來說,只是毛毛雨。
而其他四個主力軍的軍長,對艾森豪威爾的命令,幾乎是言聽計從,這也導致了一個讓麥克阿瑟最擔心的結果出現了。
美國南方戰區陸軍主力,整整四十六萬的大軍,直接一頭紮入了紅警兵團的包圍圈之內。
就好像是瞌睡了有人送來了枕頭,一個坑剛剛挖好,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下去。
紅警兵團遠徵軍團的巴拿馬前沿指揮部內,前線作戰總指揮的申皓上將,都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一頭紮入埋伏圈內的美軍主力部隊。
申皓有些不相信美國人會如此輕易的上當,為此他都做出了很多誘敵深入的準備,結果全都用不上了。
就好像過家家一樣,戰爭從一開始,就與艾森豪威爾約定好的似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沒有任何波瀾。
為此他甚至懷疑,這是不是美國人故意的。
結果幾經驗證,確定戰場上,除了美軍的主力部隊之後,後面根本沒有美國陸軍大規模集結的可能。
“這真的是艾森豪威爾嗎?太假了。”申皓在指揮部搖搖頭。
再不動手就對不起如此配合的美國人了,指揮部中,申皓下達了一連串的作戰命令:“命令部隊,按照原定包圍計劃,對美軍主力展開全面合圍,空軍全部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