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被挾持的朝鮮王朝國王直接被嚇死,朝鮮王朝那支毫無戰鬥的軍隊,直接瓦解,甚至不少朝鮮軍人,反而調轉槍口攻擊謀殺國王的日本人。
在第三軍團抵達平壤的時候,平壤內外已經亂成一團,趁機大軍進攻的第三軍團,很順利就成功消滅了朝鮮派遣軍。
大山岩也在戰鬥中,被一發炮彈,連同派遣軍指揮部內的不少高階將領,一起炸死。
朝鮮派遣軍被快速的消滅,朝鮮王朝那些被日本挾持的王室,也在戰鬥中被日本人全都殺死,朝鮮一時間陷入了無主的階段。
以此同時,第三軍團則是宣佈朝鮮,被其掌控,趁著朝鮮社會動蕩劇烈的時候,趁機宣佈了大量的律法條文。
不過也因為第三軍團要控制朝鮮,也使得第三軍團無暇分身,無法直接支援海參崴的第一野戰師和第四野戰師。
在第三軍團和朝鮮派遣軍決戰平壤的時候,海參崴外的日本第一軍和第二軍,在回不去國內的情況下,瘋狂的朝著海參崴發動進攻。
但是沒有火炮支援的情況下,日本這兩個軍幾乎每天都在進行決死沖鋒,最終的結果,兩個軍在平壤戰役結束之後的半個月內,也損失了超過一半的作戰能力。
並且由於沒有再得到朝鮮派遣軍的物資補給支援,第一軍和第二軍也已經沒有足夠的糧食,彈藥也全都空了。
這一天,第一軍和第二軍的大量日本軍官,集體制裁,小部分計程車兵也跟著剖腹謝罪,大部分的日本士兵,還是選擇了投降。
海參崴戰鬥落下了帷幕,本州島上的最後一次會戰,也到了爆發的邊緣。
四國島已經被紅警第一軍團全面佔領,在京都會戰之前,第一軍團主力進入本州島,與第二軍團主力部隊在京都以北八十公裡處彙合。
彙合的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在補充了一部分戰鬥減員之後,主力部隊規模十五萬,編製成七個野戰步兵師,兩個野戰炮兵師,還有一個騎兵師。
第四軍團也在西下攻佔名古屋之後,會師挺進京都,並且配合第二軍團的其中一部,順利攻佔大阪,將京都這座本州島的最後城市,三面合圍起來。
而京都的東北方向是日本最大的內陸湖泊琵琶湖,也就是說,京都已經被四面合圍了。
而紅警兵團對本州島的進攻速度之所以能夠這麼快,也是因為山本權兵衛主動收縮防禦的結果。
在京都,山本權兵衛集結了百萬大軍,還有數百萬的日本人,每天不停的構築防禦陣地,城內的兵工廠,源源不斷的生産出各種武器裝備。
看清楚形勢的山本權兵衛已經明白,日本不能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了,只要能夠盡可能的消滅入侵者的有生力量,日本依然有機會。
一百多萬的日本軍隊,加上幾百萬勞動力,還有收集到一起的物資與工業,在幾個月之中,京都被打造成了一座要塞。
各種火炮陣地,都用混泥土保護起來,京都防禦中心的三個方向,修建了起了總長度超過三十公裡,寬度達到五公裡的巨大縱深方向。
到處都是塹壕和鐵絲網,山本權兵衛將紅警兵團的作戰技巧,靈活的模仿使用。
最主要的是,執行豎壁清野的山本權兵衛,將本州島內大部分的糧食和物資也都集中在京都內。
並且向樊奕澤發出戰書,要讓入侵者在京都這裡折戟沉沙,這也將是樊奕澤全面攻佔日本的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