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爪哇海北部,與戰場相距不過萬米之外的海面上。
美國的伊利諾伊號戰列艦上,美國駐菲律賓殖民地海軍參謀長克盧斯少將,站在艦橋上,看著遠處炮火喧天的戰場,眉頭擰成了川行。
站在克盧斯身邊的伊利諾伊號艦長愛德華少將,表情也沒有好到哪去。
他們已經盯了英國艦隊很久了,強大的美國與英國是全球利益的爭奪者,這個時期的美國工業,正在超越英國。
盡管英美兩國在文化上同宗同源,但從美國獨立前後直至今近150年中,作為原宗主國的英國與後來贏得獨立的殖民地——美國之間的關系一直不那麼融洽。
兩國在民族心理上有著微妙的差別。從維多利亞時代開始,伴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富足,英國逐漸養成了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優越感,幾乎把英國本土以外的所有人民都視為“蠻夷”。
在許多英國人眼中,美國是非常陌生而遙遠的國度,是那些被流放、判刑的罪犯的去處,那裡的人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素質極差,國際地位無足輕重,對世界事務無所作為。
一般的美國人雖然受到母國的文化薰陶,對英國也沒有多少好感,相反時常將其視為自己財富上的仇敵和精神上的壓迫者,在文化上對英國人存有一種自相矛盾的情感。
美國早期的政客則把英國視為殖民統治的象徵,英國一詞與危險的含義並沒有什麼兩樣。
從更大的範圍看,英國是舊世界和舊勢力的代表,是束縛新生力量的枷鎖,美國則是新勢力的象徵,是打破和砸爛傳統勢力的有生力量。
關系並不融洽的英美兩國,少不了各種競爭,特別是最近幾年來,美國開始露出的擴張主義,不管是緬因號事件還是菲律賓殖民地,都讓英國十分的警惕。
可美國也在警惕英國人。
眼前就是最好的體現,英國人興師動眾,聯合荷蘭在東南亞調兵遣將。
美國人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但僅僅只是帶著眼睛來的。
美國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思潮以及對國際局勢的謹慎,讓美國政府無奈,也沒有想過要在這場戰爭做點什麼。
出動一艘戰列艦,只是帶著好奇和學習的態度,來觀摩這一場戰爭,不需要別人的邀請,反正就是在邊上看看,能夠看多少,都是自己的事情。
只是這場海戰,不但來得突然,也讓觀眾看得有些膽戰心驚。
萬米之外,想要看清楚戰場,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更何況今天這種天公不作美的天氣。
克盧斯從一窺端倪的炮聲和遠處的火光中,看到了一些讓人震驚,或者說讓人無法淡定的事情。
“這個樊奕澤很不簡單,英國海軍居然完全處於劣勢。”
邊上的愛德華也是一臉懵逼狀態,作為天天和英國海軍打交道的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英國遠東艦隊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