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世界上當真有這麼奇怪的事情嗎?神仙為何會任由這樣的昏君活在這個世界上?或者說為何會任由這樣的國王仍舊坐擁江山呢?並且還賦予了他無限的生命?
那幾顆據說是東華帝君所贈與的棗子中含著無上的仙力, 白雪便只是遙遙的瞧了一眼,就覺得自己的呼吸都順暢了幾分,可見它威力如何了。
白雪怎麼想都覺得不公平, 她見孫悟空神色如常, 想必是知道這其中的緣由的, 於是白雪使用了千裡傳心術詢問:[悟空,那壽星為何願意將長生不老藥給那個國王呢?]
孫悟空一開始沒有回答, 而是眼睛放到了悠遠的前方, 語氣微妙:[為何呢?]這句話好像是在自問, 卻又不是, 語氣微微一頓, 孫悟空反問白雪:[你可還記得咱們在烏雞國遇到的那個國王?]
白雪自然記得:[記得,那時那國王冤魂入唐僧的夢, 以求唐僧幫他伸冤,說是有妖怪在禦花園把他推下井摔死, 然後自己變作國王的摸樣,霸佔他的王後的皇兒,結果他的王後和皇兒竟是認不得自己的丈夫與父親早已經死亡。]
孫悟空又問:[結果呢?]
白雪不解他為何這麼問,愣愣的回答:[自然是悟空你神通廣大,最後在文殊菩薩的相助下收複了那個妖怪, 原來那妖怪是文殊菩薩的坐騎。]
孫悟空意味深長的回眸瞧了一眼白雪,冷哼一聲:[可巧當時文殊菩薩就下凡了, 俺老孫可是一棒子都不曾打到那妖怪身上呢。]
孫悟空話裡有話, 白雪似懂非懂。
孫悟空道:[你是不知, 那烏雞國的國王本樂善好施,如來佛祖派遣文殊菩薩前來送國王歸西,早日位列金身羅漢之列,登得佛位。文殊菩薩當日到那烏雞國,自然不能用真身示人,便化作普通僧人向烏雞國國王求取齋飯,中途跟國王談話間對他為難了一二。]
白雪睜大了眼睛,不想中間還有這回事,那麼說來烏雞國的國王本來是應該早證羅漢金身的。
孫悟空接著道:[料知那烏雞國的國王被為難的惱怒,命人將文殊菩薩用繩子捆起來,在河水裡浸了三天三夜,倘若文殊菩薩不曾用自己的六甲金身自救,怕是要真的歸西了去,回到如來那裡之後他如實稟告,如來命令文殊菩薩的坐騎到下界推國王入井浸泡三年,以報當日之仇。]
說完孫悟空問道:[你道這烏雞國國王與比丘國國王之間有何相似之處。]
白雪遲疑片刻,想了一會兒才不大確定的回答:[烏雞國國王縱使一輩子樂善好施當了個好人,做了個好國王,只因為得罪文殊菩薩便被浸泡在井底三年,死了一次卻又活了一次,實打實的下了一趟地獄;但……]說到這裡白雪靈光一閃:[悟空,你是說,比丘國國王即使當了這麼久的昏君,什麼好事都沒幹,卻能得到長生不老藥的緣由是……他可能無意間幫助過哪個菩薩,甚至這個忙還不小?]
孫悟空沖她揚起眉頭:[還不算愚蠢。]
[佛家,行事之間最講究因果,那個昏君能得到這個果全憑以前自己種下的因,只能說他好命。]
白雪不大高興:[可是,這樣不太好吧,叫好人短命,叫壞人長命,難道比丘國要供奉這個國王永生永世麼?這一刻他反省了對國民愧疚,可不保證以後不會再犯,到時候天下蒼生又該怎麼辦?這群神仙就是這般不負責任的麼?只想到自己的因果,不想大家的性命麼?]
說實話孫悟空是最不屑這類人的想法的:[倘若他日後再犯,自然就有理由收拾他了。]束縛在規則之下,礙於因果只得對昏君好,但這些神仙又不是傻子,國王是好是壞他們會沒有感覺麼?
想收拾國王的大有人在,等到國王再犯之時,就是眾人一擁而上的時候。
可以說,等著他再犯去收拾他的人,可有不少哩。
按孫悟空的想法,關它什麼因果,看不慣的早些收拾,放到眼皮子底下膈應誰呢?非得玩兒這些彎彎道道的玩意兒,累不累?
[天下蒼生?]孫悟空扯了扯唇角,說這麼一句話:[只有心繫百姓的明君,才會懂的‘未雨綢繆’一詞。]縱觀洪濤中的歷史,哪一次不是大災大難已經降臨下來民不聊生很久之後,天上那群神佛才開始幫他們?
這中間的考量可多得很呢。
為什麼會這麼慢?神佛界對此的說法是:上界不得幹預下界的朝代更疊,下界無論如何發展神佛不得插手。
可事實上呢?插手了沒有呢?
沒有插手的話,九尾妲己狐族緣何被滅族?
再說的通俗一些,佛也是需要下界凡人供奉香火的,就像是傳說中的大英雄一樣,救世主總是在大家堅持不住的時候道來,幫百姓掀翻惡魔的統治,幫他們迎來光明,隨後嚴肅交代幾句。
這就是所謂的‘恩威並施’,就像是這取經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樣,有孫悟空在就夠了,為什麼天上不停有神仙主動過來幫他們?
就是為了讓唐僧明白,我佛慈悲這一點的。
給一巴掌再給一顆甜棗,不知不覺中讓唐僧對佛教愈發的忠誠。
這跟神佛統治人間的道理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