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陷入了沉思,現在形勢全都是一邊倒的,看來有利於他呢。
身居高位,他一向來比這些大臣,更加懂得玩弄權術和心機,他想要打壓將軍府,從不會流露出來自己的想法,而直接去宣判,而是會自己造一個聲勢,假借他人之手,除掉將軍府。
眼看這件事情,就這樣成了定局,皇帝正要開口宣判,就有一道聲音響起:“此事,萬萬不可!”
在這節骨眼上,站出來說話的人,自然是備受矚目,當眾人的目光看過去時,李凜已經從人群中,緩步而出。
皇帝瞳孔微微一縮,對李凜自然是不怎麼受待見。雖然,李凜是宸妃的兒子,不過李凜一直在大將軍府長大,在宮中沒有什麼勢力,自小接受的,也不是什麼皇家的規矩,他並不看好他。
不過,他最討厭他的一點是,他跟夜禦天,自小交好,這也是他忌憚的地方。
而這個時侯,他居然在節骨眼上,出來為夜禦天爭辯,他心中更加煩躁。
對李凜的攪局,感到煩躁和不安的,還有李臨和剛才出來說話的一眾大臣。
李凜雖然沒有什麼勢力,不過身後有一個手握兵權的夜禦天,這一點絕對可以和太子李臨相互抗衡了,所以只要夜禦天不倒,李凜這個勢力,也會一直沒倒下去。
“你可有什麼意見?”皇帝目光直視李凜,語氣十分冰冷。
李凜道:“父皇,如今天下各國大亂,正是帶兵打仗之際,夜將軍身經百戰,這個時侯將他打入大牢,容易動搖軍心,未免不妥。請父皇三思。”
皇帝一聽,李凜所提到的,正是他所忌諱的。夜禦天手握兵權,雖然京城內不斷地傳出他通敵叛國的流言,不過他的兵權,還沒有收回來,若是貿然押入天牢,只怕容易動亂軍心。
此言一出,朝中的其他人,也炸開了鍋,一個個議論紛紛。很顯然李凜的這一個言論,壓倒了所有的言論。
這時,另一個大臣出來道:“皇上,若是因為天下大亂之事,就放過一個抗旨不遵的人,只怕朝中臣心不穩,日後其他人也會紛紛效仿,導致朝中大亂,請皇上三思。”
“皇上愛臣如子,怎可如此偏心?”
“不如,就讓夜將軍繼續帶兵打仗,將功贖罪吧?”
“不行,他身上已經背負了通敵叛國的罪責了,誰知道他帶兵去了之後,會不會再次叛國,請皇上三思!”
各種各樣的爭論之聲,不斷地傳入耳中,皇上越聽越煩亂。不過毫無疑問,他是絕對不想看著夜禦天將功贖罪,這樣的人實在太可怕,若是真的在戰場上立下聲威,勇猛無敵,怕是他殺回來,謀逆他,嚴重威脅他的存在啊。
不過這個時侯,聲勢明顯是一邊倒的,皇帝當機立斷:“來人,既然夜將軍認罪態度良好,那麼先將他羈押起來,擇日侯審。”
羈押?
李凜的嘴唇,禁不住一陣顫抖。這要是真的羈押了,只怕夜禦天在獄中的時侯,其他人又要捏造不少偽證據,彈劾他吧,這真的意味著夜禦天可能永遠出不來了。
“父皇請三思。”李凜一急,馬上就上前去爭辯,“夜將軍威震三軍,聲望極高,請父皇為了天下百姓著想,一定要三思呀。”
威震三軍,聲望極高。這正好戳中了皇帝的痛處。這麼高的聲望,不是正指明瞭夜禦天功高震主,日後要帶兵造反嗎?
皇帝頓時不由得大怒:“你給朕閉嘴。夜將軍本就已經認罪了,朕給他一個好好改過的機會,你這是想違逆朕?”
李凜聽了,禁不住愣了一下,他心中明白,皇帝的本意並不是看在夜禦天自己負荊請罪的份上,想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而是想正好想趁這個機會,將他打壓。
“父皇,你對夜將軍,是否有些誤會?”李凜繼續爭辯。他想起在皇宮門口,夜禦天見到自己時,說的第一句話,總讓他覺得莫名其妙,這似乎並不像夜禦天的性子。
而今日在朝堂上,夜禦天自始至終都沒有為自己爭辯過,一直都在靜默,總讓他覺得其中必有貓膩。
誤會?
這是在質疑君心?
皇上更是龍顏大怒,大殿上各大臣,更是議論紛紛,李凜直接指責皇上,這可真是大罪啊。
“來人,把李凜帶走,關押入天牢。”
隨著皇帝的一聲令下,李凜懵了,夜禦天也懵了。等到侍衛走上前去,要押走李凜的時侯,夜禦天突然說道:“等一等。”
眾人一驚,他本就是戴罪之身,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難道他還想拯救李凜?
李凜也呆呆地看著夜禦天,覺得剛才自己太沖動了,竟然害得自己都要被押入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