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哪怕阿母活著,也不會為此而厭棄他。
兩個人之間早就不是耽於顏色,而是深刻的情感。
阿嬌不經意間冒出一個念頭:如果董偃和權勢只能選一樣,阿母會怎麼選?
董偃不能起來拜見阿嬌,他躺在床上,哀求道:“翁主,我活不了了!公主曾經許諾過我,死後可與她同葬。請您……”
“這件事,娘曾交代我務必辦到。”
董偃一愣,然後忍不住笑起來。蒼白的臉上,浮現出紅暈。
阿嬌:“董君也不要一味求死,娘亦叮囑過我,要像對待長輩一樣對待您。娘過世,您依舊可以住在長公主府,和從前沒有任何區別。”
董偃只是道:“我願領受翁主的好意……”
口口聲聲說著會好好治病療養的董偃,第二日的清晨便離開人世。
或許他等的就是阿嬌的承諾,既然已經等到,就可以去追長公主了。
匆匆趕到長安的二兄陳蟜一直對董偃有偏見,都在沉默半晌後,決定依從阿母的吩咐。
“將董君和娘合葬吧!”
等知曉阿母立下“先令”,遺産由三兄妹均分,他落下淚來。
“我上面有不成器的大兄,下面有年幼的小妹,乃家中最不受重視的孩子。娘從小到大沒有一次公平的對待過三個孩子,離開人世的時候卻沒有薄待我……娘啊!娘……我從此以後就沒有娘親了!”
公主梨輕拍他的肩膀,也落下來淚來。
長公主不是一個完美的母親,她溺愛孩子卻不懂如何教導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各有各的性格缺陷,二兄的尖酸刻薄都拜她偏心大兒子,過於寵溺女兒所賜。可她對兒女的愛都是真真切切的,而她一過世……三個兒女就沒娘了。
阿嬌心中的哀痛不已,避到屋外,不願讓人看到她流淚的樣子。冷風刮在臉上,生生作疼。正用袖子擦拭眼淚,忽聽得身後有腳步聲,她以為是公主梨跟過來了。抽噎著,難過道:“我也沒有娘了……”
一個高大的身影擋住吹來的風。
阿嬌抬起頭,看清身邊站著的哪裡是公主梨,根本就是劉徹。
“陛下……”
“表姐,別哭。”
劉徹遞給她一張幹淨的手帕:“姑母不在了,我會替她好好照顧你的。”
阿嬌:“……陛下怎麼還在?”
劉徹:“姑母是孤的長輩,合該留下送她一程。”
阿嬌不再說什麼,劉徹喚道:“來人啊!打水伺候翁主梳洗。”
一名姑姑將阿嬌請到旁邊的隔間裡,洗臉、塗霜,還端來一碗散發著甜蜜氣息的湯圓。
阿嬌剛剛哭過,正覺得身體發虛,接過來把裡頭一共六隻紅糖湯圓全部吃光了。
葬日來臨,阿嬌身穿麻衣孝服,前方跪著兩個哥哥和嫂子。她身後還跪著許多人,除竇氏、劉氏和陳氏的親族之外,還有阿母的門生、故吏等等。
長公主葬霸陵,送葬儀式盛大,抬出的一共兩套棺槨。
一名弔唁的官員問:“另一具棺槨裡是何人?”
奴僕回道:“那是董君。”
這個官員乃儒生,學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教。當即拉住堂邑侯陳須道:“父母故去不能葬在一處,已是做兒女的無德。怎麼能將母親和一個來歷不明的人合葬呢?這是不符合禮法的!”
劉徹以儒術治國多年,倫理道德漸漸深入人心。此言一出,倒是有許多議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