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黎明時分, 兩名內侍抬著食案走進承光殿。聽到屏風後傳來細微的動靜,俱都低下頭,目光落在地上鋪設的、花紋繁複的織物之上。
小步走出來的正是青君, 她吩咐道:“擺膳罷!”
內侍應諾,轉身出去傳膳。
阿嬌扶著頭上的一支玉簪走到外間, 就看到食案擺得滿滿當當,最顯眼的卻是一盆冒著熱氣的乳白色湯羹。它散發著奇異的香氣,湊近一些, 能看到撒在湯羹邊緣的醃菜——醬色, 切成細丁。
一抹淺淡的綠是蔥花。
竟有極佳的視覺享受。
“這是什麼?”
這道湯羹絕不是她點的膳, 大約是膳房新研究出的菜式?
侍膳宮女道:“這是石磨蓮渣鬧,以蓮子渣、豆渣、花生渣煮稻米而成, 細膩鮮香,極富滋味。”
阿嬌頗感興趣地舀一碗,用曲柄淺勺送進口中。這一口不得了,立刻被唇齒間混合的霸道香氣給迷住了!她嘗到一股濃濃的市井之氣,知道一碗石磨蓮渣鬧是宮中膳房絕對做不出的味道。
這就像是家常菜餚有著家常菜特有的氣息, 同一道菜每一戶做出的滋味都不一樣。
長安街頭經營小食的攤子, 往往只做一兩道小食, 就算不是祖傳幾輩的手藝,出攤亦日日不能停歇, 手藝非凡。這些攤主能做出的味道,常常是一道小食的極致, 膳房能複刻出形,但不能複刻出全部的滋味。
阿嬌:“這是哪來的?”
她問完就知道自己問的是一個傻問題。
哪怕是程安和青君也不會越俎代庖,私下裡吩咐膳房到街上買小食再呈到膳桌上。
要是主子吃出毛病算誰的?能支使膳房不聲不響把外面買來的食物送到阿嬌面前,還敢瞞著她不報的人, 唯有皇帝劉徹。
侍膳宮女:“這是陛下一早派人送來的。陛下說,您一定喜歡。”
阿嬌的確很喜歡,羹絕對不是什麼精緻的、工序複雜的大菜,卻樸素得順口,叫人趁著清晨的陰涼溫溫的喝上一碗,自喉嚨到胃再到全身都舒坦了。
劉徹是要投其所好吧?
如果劉徹是阿嬌現代上學的時候,追求她的男同學。早餐送過來,她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吃人的嘴短,吃上一兩個月絕對會給對方一種我已經答應你追求的錯覺。直接拒絕,不講一點情面,才是阿嬌的做法。
可劉徹偏偏是皇帝……秦時的律法,有過要懲罰,有功要獲得賞賜。如果拒絕賞賜是觸犯律法的行為,本朝推翻秦而建立,口口聲聲稱秦為暴秦。然而,社會各個方面卻都沿襲著秦朝的舊制,不算照搬,但也抄得很徹底。
皇帝送早餐不叫“送”,而是“賜”和“賞”。
阿嬌固然能推辭不受,想必劉徹一時半會不會以此罰她。但如膳房、侍膳女官、伺候的內侍等人卻都要吃不了兜著走……何必呢!
阿嬌坦然受之,“味道很不錯。”
侍膳女官鬆口氣般,臉龐上的笑容都變得真切起來。
用過早膳,阿嬌來到司苗署,走進育苗室,挽起袖子檢視每一株小苗的狀況。丞官皺著一張臉苦巴巴迎上來,開口叫屈:司苗署報上去的預算,少府只批下來一半。經費不夠啊!遠郊建試驗田的大專案,少府認為沒必要搞,更是一文錢都不給。
阿嬌心思都在嫩綠的小苗之上,隨口道:“為什麼要錢得經過少府?”
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