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阿嬌需要用在和陳須閑聊上的時間越來越短。她知道大兄心靈生病,不加以疏導的話,會産生比較嚴重的問題。可她畢竟沒學過心理學,雞湯文學倒是瞭解過一些,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盡全力一試了。
效果不錯……也或許是每天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原因,對少年來說亦有治癒作用,至少環境簡單。
阿嬌覺得,閑聊的日程可以考慮取消了。
閑聊之後,她會帶著一群孩子,整個上午都泡在田地裡。這群孩子最初幾天是挺有新鮮感的,但連續幾天玩泥巴,連歲數最小最甜的劉彘都覺得無聊起來。不過,相比下午的上學,田地裡又非常好玩了。
劉啟起初每天都來看看田地,期待著敖神官給的種子能結出高産的作物。可惜,幾個月過去沒一顆發芽的種子,他慢慢變成兩日一來,三五日一來。
皇帝本來就是很忙的。
阿嬌覺得他能堅持好幾年的時間,就為親自給自己開蒙,已經算得上是非常勤奮……這也跟自己重活一世非常聰明有關,換成真小孩劉彘試試。光是小孩哭鬧,都能讓忙得腳不沾地的皇帝苦惱到頭禿。
歲月荏苒,長信宮庭院裡攀著籬笆的木槿榮枯兩輪。待它凋敝時,秋日已至。
八歲的阿嬌正由十一歲的程安伺候著試穿新做的騎裝,還未繫好腰帶,外面傳來十皇子劉彘和十一皇子劉越的催促聲。
阿嬌當做沒聽見。
一旁的梨公主受不住他們連聲催促,貼著門小聲道:“還有一會,你們別鬧。”
三四歲的男孩子,正是貓嫌狗憎的年紀,叫嚷得更加大聲。
梨公主深吸一口氣說:“……阿嬌會生氣的。”
門外的兩人對視一眼,一齊噓聲。
這時,阿嬌換好衣服,叫阿梨一觀。
梨公主三歲,不會說漂亮的話,只會拍手叫好。
阿嬌自己覺得不錯,美美轉一圈,重新換上原本的衣物才開啟門。門外等候的劉彘看到她的穿著,一臉失望的神色:“阿嬌姐姐,你怎麼沒穿新衣裳。”
阿嬌:“那是秋獮時要穿的。”
劉彘:“哦。”
阿嬌:“今日沐休,你們怎麼不去玩?”
劉越搶先道:“因為十哥和我都想和阿嬌姐姐一起玩。”
阿嬌……阿嬌把他們都攆走了。難得有一天不用帶孩子,她可不想又被纏上。自從長信殿的蒙學辦起來之後,進學的孩子越來越多。除六公主梨、十一皇子劉越之外,還有王娡所出的三公主、五公主和一位少使生的四公主。
人數一多,竇太後思忖片刻,決定分班教育。
實際上,以皇家的財力物力,完全有一對一教學的條件。不過,這不利於孩子們培養感情。阿嬌跟著大孩子——以大兄陳須為首的少年少女們分做一班,門門功課都是甲等。陳須不知阿嬌一直故意表現得只比自己強一點點,為堅守當哥哥的尊嚴,讀書不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變得勤奮刻苦起來。不過短短兩年,變化就大得長公主不住唸叨:大兒子肯定是被掉包了。
阿嬌打算把大兄拘到十六歲再放出去……其實十八歲也不算晚。再看看吧!她帶上隨身伺候的人,往外祖母所在的正殿走去。守門的內侍遠遠見到她,迎上來小聲說:“太子殿下帶著河間王給太後娘娘請安,進去有一刻鐘的功夫了。”
慄姬一共生下三名皇子,太子劉榮、河間王劉德和臨江王劉閼於。他們同時也是劉啟的長子、次子、三子,可見當年的慄姬娘娘有多麼受寵。
可惜臨江王劉閼於去年得病去世,連子嗣也沒有留下。
這會正是一年一度的諸侯王長安行之時,早些年就封的劉德回來也不奇怪。
阿嬌想了想,沒有進去。見到太子和河間王,行禮、寒暄都要花費不短的時間,十分無趣。有這工夫,幹點什麼不好?她帶著人直接往田地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