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正在外頭等候……侯爺一刻鐘前才回來。”
方氏:“……他去哪了?”
玉樓:“郊外賞花。”
方氏:“……”
明知公主幾日裡隨時會發動,還去郊外?雖然男子不能進産房,只能等在外面起不了什麼實際作用,可沒作用不代表就能跑到郊外逍遙。
妻子生産的時候是否等在外面,這是個態度問題。
方氏走出門外,見堂邑侯陳午正坐在院子裡賞花品酒,睜著一雙醉意朦朧的眼睛問:“姑姑,公主如何?”
穩婆其實報過喜,母女平安,他還給賞錢了。
方氏:“生産不易,公主累得睡著了。”
陳午聞言站起身:“那我先回屋,晚些再來瞧她。”
方氏:“……您慢走。”
你若是覺得男子不方便進産房,至少瞧一眼女兒啊。
不過他不想著要瞧一眼,方氏還不樂意把翁主抱出來受風呢。
阿嬌時而清醒時而睏倦,眼睛慢慢能看得清人,圍在身邊的奶孃,她有一些記憶。兩個奶孃裡,其中一個在她七八歲的時候,害病死去。另一個直到她成為太子妃,還在公主府裡榮養,不過等劉徹登基的時候,也不在了。
阿嬌跟兩個人的感情不算多深厚,稍微懂事一點的時候。她在宮裡讀書,有數不清的玩伴,奶孃早就不貼身伺候了。不過,也算是回公主府的時候,偶爾能見到的人。
看到年輕的,健康的她們,自然會讓人心情不錯。
同阿嬌更親近的是玉樓和方氏……直到上一輩子阿嬌死去,玉樓還在長公主身邊伺候著。至於方氏,她就是方姑姑的親娘。一家三代都伺候著外祖母,乃是外祖母身邊一等一的忠僕。
一切從頭開始挺好的……但阿嬌也有不適應的地方,不如吃奶和生理問題。
她畢竟不是真正的孩子,吃奶的時候免不了有些羞澀。
這導致喂養她的兩個奶孃一致認為翁主體弱,不然吃奶的勁怎會如此小?證據:家裡奶的孩子總是不知輕重,能把肉皮嘬破。故而,兩人餵奶的時候總愛鼓勵阿嬌用勁。
阿嬌:“……”
更羞恥了。
另一個是生理問題不必說,她還是個裹尿片的小崽崽,哪怕有成年人的靈魂,也無法控制自己。雖說嬰孩吃完睡,睡完拉,才是無憂無慮、快快長大秘訣。可換尿片時的尷尬,誰體驗誰知道。
幾天之後,方姑姑見長公主漸漸能下床行走,便要離去。
太後身邊是少不了她的。
長公主親自起身,送到産房門口。
方氏臨走時叮囑玉樓:“你伺候著公主坐雙月子好好養著,務必把公主的身子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