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看向劉徹,見他垂著頭有些難過又像是鬆了一口氣般的模樣,竟然不用怎麼思考,便琢磨出他的心理。兩人一死,事情徹底了結,再不怕牽連誰。這對“寶皇黨”來說,絕對是及時止損的最佳利益導向。再者,他們倆只要活著就是老太太卡在喉嚨裡的一根刺,時不時會掀起風浪。
理智至上,死得好!可從感情上講……很難說兩人擁護皇帝沒有私心,但至少在獄中自戕,有三分是為皇帝。
“我是不是很卑劣?”
這樣交心的話,擱在一位溫柔解語花處,一定能得到安慰:兩個人的死,說到底是自己立身不正,陛下用不著愧疚。沒追究兩人誤事的大錯,已是陛下仁慈。
可惜阿嬌沒點亮類似的技能,她問:“兩人有兒子嗎?”
劉徹:“……有吧。趙綰的兩個孫子,我之前好像見過。”
阿嬌:“等過段時間風波平息,你把人弄到身邊考察一番,要是有才能提拔一下,沒才能的話,賜點財物改善一家子的生活也挺好。”
劉徹:“……”明明是感性的情緒抒發,卻碰上理性的分析。劉徹一時有些噎住,若他魂魄也在幾千年後飄蕩過一遭,一定要嘟囔:皇後直女,話題終結者。
阿嬌:“不過朝廷的事,我也不懂。陛下倒是有些變化……”
一夕之間沉穩了。猶如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劍被套上劍鞘,雖然無法一個照面就刺傷他人,但也不用擔心劍刃太利,誤傷自身。更難得的是思緒內斂,外人再無法從他的神情中窺見他的想法。
“什麼變化?”
劉徹一時有些緊張,任由阿嬌盯著他上下打量,卻像有什麼考量般未曾言明。殿內的時間彷彿被拉長,外面“簌簌”的噪聲比午睡時窗外的蟬鳴還犯人,他走到門口呵斥一聲:“外頭什麼怪聲?!”
其實是七八個粗使宮人散在椒房殿各處清掃落葉,弄出的動靜堂屋裡也能聽見。
他這一罵,外頭剎時一靜。
大概是害怕兩個人又吵起來,程安站在門口試探著問:“尚服局送來一匣珍珠,一匣玳瑁,白玉一塊、碧玉一塊,請主子挑選花飾好製成簪、釵和步搖。另外,太後派人過來詢問採選宮人的確切時間……”
劉徹正打算出聲讓程安退下,他知道阿嬌討厭任何人、任何事打擾兩人相處的時光。他時常覺得摟著阿嬌,像是摟著一塊又甜又膩的麥芽糖,有閑情逸緻的時候,固然很好。但他大部分時間都很忙,不耐煩接阿嬌的話茬,什麼北宮陪母親用膳、郊外跑馬、踏青放風箏之類的事,對他來說都太小了。
他也不喜歡阿嬌防他像是防賊一樣,事事都要過問。
阿嬌愛他,人人都知道。
可愛要是沒用對地方,只會讓人覺得厭煩……再說宮裡愛他的女子太多了,任何一個都比她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讓他們進來!”
劉徹一愣,看向阿嬌,險些以為自己的耳朵出問題聽錯了。
“陛下還有什麼事嗎?”
阿嬌天生對旁人的情緒感知遲鈍,以前面對劉徹時,好歹專心、用心,敏感度不夠注意力湊,現在不過是拿出下級對待上級的態度,俗稱應付了事。
劉徹憋出一句:“你病剛好,別太勞累。”
阿嬌挺客氣地謝過他的關心:“我這挺忙的……陛下自便?”
劉徹:“……”
作者有話要說: 劉徹委屈.jpg):劇情和我想得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