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每次都笑笑,說,自己是媽,應該的。
其實一切還好,兒子兒媳至少沒動過手。
幾年之後,國家改革開放,小花兒子去縣城開了家五金鋪,他趕上了國家大搞建設,五金鋪生意紅紅火火,沒幾年,在縣城買了房子。
小花沒去。
她說不想去,不習慣城裡,就想待在老宅。
金花才不信,縣城多好啊,啥都有賣的,肯定兒子兒媳不讓去。佚?
作為一牆之隔的鄰居,兩家沒啥秘密,開五金鋪的錢,是小花出的,她親耳聽到,夫妻倆追著小花求了很長一段時間,讓她賣什麼外公留下的金子。
她又氣又驚。
小花有金子?
那時候公公的爹還在,她好奇打聽,老頭說,原來小花的爹可厲害了,經常進山打獵,還救過個什麼大人物,金子可能是大人物給的吧。
再後來,小花就這樣一個人過,她是個非常勤快的老太太,收拾的幹幹淨淨,見誰都客客氣氣的。
五年之前,有天都晚上八點多了,隔壁院子沒亮燈,她有點擔心,畢竟那麼大年紀的人,去縣城不可能的,那倆不孝順的玩意一月最多回來一次,回來當天就走,純粹的怕鄉親說閑話裝樣子。
金花叫上家人,在村口發現了小花,她誰都不認識了。
從那天開始,小花認為自己只有四歲,她的世界就一件事:每天等打仗的爹爹回來。
金花納悶了,不說打獵嗎?怎麼還去打仗了呢。
這個時候,公公已經走了,公公的爹也走了,家裡的老人只剩婆婆。
婆婆啥也不知道,她嫁過來的時候小花爹爹已經不在了。
梁景瑤輕輕點頭,金花說的,基本和往生錄記載的差不多,除了那不孝兒子的真實來歷。
等她差不多說完了,梁景瑤客氣問道:“您知道小花奶奶的父親叫什麼名字嗎?”
金花一愣:“那我哪裡知道。”
接著疑惑問:“你打聽這個幹嗎?”
梁景瑤沒隱瞞,沒講那麼透,只說小花奶奶的父親可能是烈士,作為烈士的後代,政府有對應的政策。
還沒說完,金花連連擺手:“沒用的,我試過了。”
做了半輩子鄰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金花也快走了,兒子有出息還孝順,在城裡買了房子要接她養老,她放不下小花。
她在還好,至少餓不死,啥事有個照應,走了可咋辦,如今農村不像早些年了,人越來越少。
如果小花是烈士後代,那就可以放心了,但是,她問遍了村裡所有的老人,都不知道小花爹爹當兵的事。
那只有一個可能,小花老年痴呆,記憶錯亂了。
小花一直乖乖坐坐著聽兩人說話,很多聽不懂,什麼兒子兒媳呀,當兩人不時看看自己,反複說爹爹的事,她聽懂了。
打擾大人說話不禮貌。
她想起來了,爹爹交待過,去打仗的事不能告訴別人。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