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白馬寺坐落在洛陽城西,它北依邙山,南望洛水,這裡綠樹紅牆,梵殿寶塔,松柏凝翠,肅穆幽靜,嚴謹有序。
佛誕正日,都想趕上給佛祖上第一炷清香,所以天才朦朦亮,來朝拜的善男信女們就已經等在寺院山門外了,只等寺內做過早課開山門呢。
而此時白馬寺後山小道上,走來幾個男子,個個俊美瀟灑,邊走邊談論著什麼,個子稍低一點的男人,不時的發出笑聲,但那笑聲卻如黃鶯的清脆好聽,身邊跟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小書童,也是笑靨如花,小道上偶有路人走過,聽到這笑聲,自然猜出這是哪家的小姐或是少夫人跟著相公來拜佛的。
對,他們就是來白馬寺觀賞佛寺的彩靜和李信,小書童當然是筠兒了,陪著他們的自然還有易了容的鄭雩。
為了今天的出行戴不戴面具,彩靜跟李信吵了好一陣呢,最後以李信失敗告終,就是要帶大家一起帶,四個人隱去了各自的真容,李信為了能和彩靜單獨的遊玩一番,幹脆把帶有王府標誌的馬車都給換了,天還沒亮都悄悄地從王府後門出來走了,府裡的人除了鄭總管和幾個負責保護的暗衛知道他們去了白馬寺,其它人一概不知道。
陽光吐露出一絲光亮的時刻,他們到達了白馬寺前。
眼前三道高大的牌坊,就是白馬寺山門,一門三洞,石砌弧券門。彩靜對佛教這些東西根本就不懂,以往跟著同學們去玩,也是隨大溜的,她拉著李信給她講解白馬寺的歷史,還調侃他是義務導遊。
李信自然是樂得當這個義務導遊了,滿面春風的給她一一解說著,從“山門”開始,說山門就是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指著紅色的門楣上嵌著“白馬寺”的青石題刻,說是東漢時期的遺物。
白馬寺幾經戰亂毀壞的非常嚴重,這是後來太宗下旨重修的,它和接引殿通往清涼臺的橋洞拱形石上的字跡一樣,都東漢遺物,山門左右兩側各立著一匹青石雕馬,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三年後,漢使同西域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
早課結束的鐘聲響起,山門外的人們開始騷動,大門開啟的那一瞬間,人潮竟然把開門的小沙彌擠的連連倒退,要不是後面的和尚拉他躲開,只怕要被這些人給踩在腳下了。
彩靜他們直等到這一波人全都進完了,這才慢慢的踏入山門。
白馬寺是南北向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沿中軸線的幾大殿,宏偉神聖,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毗盧閣、放生池,整個寺廟佈局規整,風格古樸。園內古樹成蔭,落英繽紛,增添了佛國淨土的清淨氣氛。
李信介紹完寺內的建築後,他們又來到了西域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的墓前,彩靜仔細聆聽著這來至佛國的傳說。
天色大亮,來上香拜佛的人越來越多,大雄寶殿外的銅鼎插滿的粗大的佛香,煙霧繚繞,佛誕節的第一項程式浴佛就要開始了,宏大的鐘聲回響上白馬寺上空,連響108下,李信告訴彩靜,這就是著名的“馬寺鐘聲”,彩靜閉上雙眼靜靜的聆聽著,因為李信說這樣能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四人跟隨大眾一起取聖水淨佛、跪拜、上香、浴佛恩,最後是放生,李信和彩靜他們早早的將買的了金魚放入放生池裡,聽高僧唱過佛經後,便擠出了人群。
太多的人吵吵嚷嚷的,彩靜一心想著參觀這千年前的中國第一古佛寺,便拉著李信往大殿走去.
殿外人潮湧動,但大雄寶殿內這會人卻少了很多,大雄寶殿是白馬寺的正殿,大殿正中坐蓮花座的是釋迦牟尼像,左側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佛祖兩側是十八羅漢,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彩靜臉上的表情簡直比十八羅漢還豐富,時不時的還學著佛像的臉譜,引的李信忍俊不禁,轉了一圈來到了釋迦牟尼像前,李信拉著彩靜一起下拜,各自祈求佛祖保佑對方,平平安安快樂永遠。
拜別大雄寶殿,幾人出了大殿往後現的接引殿走去,剛離開大殿門口就走進幾個人來,一位中年美婦,身邊陪著一位美如天仙的姑娘,兩個小丫環緊跟其後,那位天仙似的姑娘無意,看到一個遠去的背影,她的心猛著一動,美豔的俏臉上生出一絲欣喜之色,急走了幾步追至殿後門,正好看到那熟悉的背影回頭跟身邊的人說笑,姑娘的美眸裡的欣喜之色,頓時溢滿了失望之意,隨後便回到殿前,飄飄下拜,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婚事順利,讓王爺早日來迎娶自己。
這位姑娘就是沈禦史的千金,李信的未婚妻沈紫依,她今天也來拜佛,還有一個原因是她的母親是個佛教信徒,聽說今天有高僧要講經說法,她是陪著母親來聽佛法的。
剛才她看到了背影還以為是自己的未婚夫誠王爺,卻沒想到是自己認錯人了。
大雄寶殿外,鐘鼓起鳴,僧眾們高唱佛經,繞著盤膝而坐的善男信女們,木魚聲聲過後,白馬寺的朝結大師請出了雲遊至此的無因大帥,給大家講經說法。
沈紫依和母親拜過佛祖之後,聽到了頌經聲,便急忙來到了院外,因為沈夫人是白馬寺的施主,常年供奉香油錢,見沈家母親到來,便在無凡大師座前不遠給設了蒲團座,請她們入座聽法。
高高的法臺上,端坐著一位慈眉善目長著一把白須白眉的老禪師,手持念珠口講語:
佛之所說有隨自意語、隨他意語、隨自他意語之三語。佛語法門經以無身無身行、無口無口行、無意無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謗非不謗、不生不起、無想無處、無往無沒、非寂非行。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佛又雲: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沈紫依的心根本就不在這裡,一心想著那個熟悉的背景,雖然不是他,但今天這樣的大日子,他一定會來的,沈紫依悄悄地告訴母親自己到後面轉轉,一會兒到大殿門前來會合,沈夫人也知道這樣枯燥的佛經一個女孩子怎麼可能坐的住聽啊,點頭答應,讓她快去快回。
沈紫依帶著兩個丫環一路朝清涼臺走去,這裡有接引殿,後面還有毗盧閣,她想也無心看佛院的風景,只是在人群中尋找著。
出了接引殿,沈紫依隨著人潮往後院走去,瞅了半天也沒再看到那熟悉的身影,滿臉的失望,櫻唇微微一張,長長的嘆了口氣,纖足輕輕的跺了一下,發洩著心中的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