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李信跨馬遊街後直奔朝天門,因為皇上傳旨要他覲見,文武百官也都是朝天門等候著。
勤政殿上,天顯帝高高上坐,李信行禮叩拜後,退站一旁。
“今日誠王剿匪有功,並納歸降叛匪數萬人,充實邊軍陣營,實乃可贊。誠王辦事沉穩幹練,指揮若定,此次剿匪查獲大量匪資,並代朕施行仁政,使郯州境內民眾得以休養生息,朕心寬慰矣。”
天顯帝一頓好誇呀!他著實為兒子高興一翻,將近十年的叛亂終於平熄了,他已經看到有些人的臉色成了死灰,高興的他哈哈大笑,笑聲震的某些臣下心肝寸斷!
“謝父皇誇獎!郯州軍民無不贊頌父皇的恩德,感謝朝廷沒有忘記他們身受苦難,兒子只不過是按照父皇的旨意辦事罷了,實在不敢居功!”
李信急忙跪下謝恩,把這一切的功勞全都歸功於皇上的旨意,天顯帝聽後更加受用,藉著這個話茬兒,天顯帝順坡下驢降旨:
“誠王帶兵有方,禮賢下士,此次收剿的叛匪歸順,人心不穩,不宜換將領兵,今中領軍一職欠缺,禁軍,五校尉、中壘、武衛三營都各自為營,就酌誠王暫且代管,待以後有合適人選再做調整。新編人馬需要軍響,可在剿回的匪銀中撥一百萬銀!朕另賞誠王秩二千石,錦絹二百匹,銀一萬兩,其它有功將士論功行賞!”
天顯帝聖旨一下,禦階下的朝臣們一片吸氣聲,這不明擺著給誠王握兵權嗎?這中領軍雖然只是三品官,但它有實權啊!它掌管著禁軍、五校尉、中壘軍、武衛三營四個兵營吶,乃京師屯兵八校尉之首啊!而且,它還有一特權,就是在皇帝危難之時,可以代替羽林軍駐守皇宮,中領將軍可以參朝議事,看似不起眼的職位,但卻掌握著京城的命脈,還有沒上任軍響就給撥下去了,這可是從來沒有的事啊!
這就是說李信不但有親王之俸,還兼職守護皇宮之重任,眾臣已經心裡明白的了,皇上對這位廢後之子可是另眼相看哪!
有人當然著急了!尹丞相和周太尉都感覺到了李信對他們的威脅已經形成,即刻出班啟奏:
“請皇上三思,誠王雖說剿匪有功,但中領軍一職實乃不宜皇子來擔當,以往擔任此職者須得絕對效忠皇上,不能有半點私心雜念,更不可妄自主張,誠王有才幹可另行派以重任,請皇上三思!”
尹派周派呼啦啦的跪下一大片,天顯帝氣的鼻子都要歪了,心想著我給兒子這麼點許可權你們都要管呀,今天朕得到看看你們怎麼得逞,想著便朝下面的李信看去。
“啟稟父皇,兒子為國效力理所應當,忠心父皇更是兒臣此生之責,剛才尹丞相所說兒臣不敢有什麼所辯,但兒臣有事要請教尹丞相和周太尉。”李信當然聽出了兩個老狐貍在指什麼了,抬頭正好與天顯帝的眼神相撞,明白父皇的意思,跨步向前跪到在地奏請旨意,要與這兩老家夥對質一番。
天顯帝暗自發笑,我信兒果然明白朕的心思,好樣的,父皇支援你,當下就答應了李信的請求。
“請問二位大人,剛才所說是不是指本王有私心,妄自主張啊?”李信起身看著一旁跪著的尹丞相和周太尉問道,本來他不想這麼早與他們撕破臉皮的,但今天你們逼我,就別怪我不留餘地了。
“誠王即無私心,又無自作主張,為何要這麼急著辯白呢?”老狐貍就是老狐貍,一個反擊把李信逼到死角,他抬眼冷笑著描了李信一下。
“是,本王是有些私心,也有自作主張之事,只不過本王是顧念老臣效忠朝廷的多年之情份上,不想把事情弄大,既然兩位大人如此的坦然,那本王也無所謂了。”
李信原本不想把藍子健的事擺到朝堂上來說,畢竟他口不能言,缺少人證物證,但現在只能把他拉出來說事了,不然這兩個家夥定會抓信自己在郯州施仁政之事大做文章的,到時就算父皇有心保護自己,朝臣們也會往自己攏絡民心上想,有不臣之嫌。
“啟稟父皇,兩位大人所說之事確實有,此次查剿郯州之事時,順代查證出郯州郡守多年來私自加收苛捐雜稅,壟斷蠶絲市場,坑害蠶農絲商,十年來郯州所有的蠶農絲商被其盤剝的血漢銀不計其數,當年郯州的山山有桑樹,戶戶織錦聲早已不複存在了”
“他勾結地方奸商,堵截外方一切與郯州的經商要道,致使全國商戶要想買到郯州上等蠶絲,就必需要經過他們之手,而所賣的銀兩到蠶農絲商們的手中還不到十分之一二,郯州郡守如此之斂財,卻年年向朝廷要錢糧振災,所有的錢糧賦稅全部都進了貪官汙吏的腰包,更有甚者,朝廷裡有他們強硬的後面,所以郯州之事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下來,”
“兒臣查到有關證據後,正準備抓捕郯州郡守時,卻遲了一步,有人先兒臣一步將其刺殺,並且將郡守府一把大火燒成了灰燼。”
說到這裡,朝臣們倒吸了一口涼氣,一個個都在那裡低頭暗想,有明白其中之事者,不時的偷瞧著尹丞相臉色,義王與寧王的臉色都有變化,同時向自己的外祖父看去,李信一旁冷眼旁觀著。
“什麼?證據都被燒灰了?如此豈不讓那惡賊死的便宜?可還有其它證物存在啊?”天顯帝裝作吃驚的樣子,大聲問道。
“回父皇的話,這就是兒臣隱瞞了的事,因為事關重大,不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兒臣在回報父皇的信中,並未提及之事,請父皇恕兒臣隱瞞之罪。”
原來李信救郯州郡守的賬房先生之事,並沒有奏稟皇上,是把宮裡有奸細走露風聲,即便如此,尹丞相還是得到了信兒,把郡守給殺了。
“事出有因,朕不怪你就是了,但說無妨。”天顯帝聽言後知道兒子可能抓住了什麼重要的人,所以才會這麼慎重,好樣的,父皇沒看錯你,讓他僅管說,不用擔心降罪。
“謝父皇不罪之思,那罪魁禍首以為殺人滅口就萬事大吉了,可是他卻漏掉了一個最重要的人證,就是這些年來郯州之事所有來往賬目的管賬先生,此人在那罪魁的眼裡已經是個死人了。”
李信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冷眼掃了一下尹丞相,尹丞相聽言心驚肉跳,一抬頭正好與李信的眼神對上,急忙穩住心神,裝作事不關已的樣子,李信冷笑一聲繼續說道:
“這賬房被郯州郡守下毒後,沒死就給埋了,幸好被李刺史救出,據賬房交代,這些年與郯州郡守勾結的奸商是郯州城裡的一個叫藍大倌人的人,兒臣派人暗查這個藍大倌人,卻令兒臣大吃一驚,此人竟然是尹丞相的遠房侄兒,叫藍子健。”
“經兒臣查抄藍家後,搜出大量的屯積壓物資及銀兩,還有這些年來與郯州郡守對賬的來往書信,他們信中經常提到上封的字樣,兒臣也曾審問過那藍子健,怎奈此賊抵死不說,兒臣只好將他押回京都請父皇定奪。”
當李信說出藍之健後,尹丞相的臉已經成死灰色的了,只是硬在那裡撐著,沒讓自己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