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獻禮便開始了。
首先是皇上獻給太後的壽禮,尖細嗓音太監在唱報禮品:金佛像三尊,皇上親書的禦制萬壽無疆賦圍屏一架,預制萬壽如意太平花一支;預制龜鶴遐齡花一對……金九九、銀九九、緞九九……從金銀器物、衣料首飾、詞賦等應有盡有。
“皇額娘,這些都是兒子給您準備的壽禮,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太後笑呵呵的,笑得眼睛都眯著成一條線了。太後也不是貪圖壽禮、見財眼開,畢竟當初科爾沁豐厚的陪嫁、這些年收到的皇上孝敬和太皇太後去世前留給她的東西,她的庫房都快要堆不下了。
可是收到皇上精心準備的禮物,她還是忍不住的歡喜。
接下來輪到皇後的壽禮,她的禮物是中規中矩的,其中作為主禮的是各種各樣的壽桃,99個玉壽桃掛在珊瑚樹上,美輪美奐的極為好看。
可惠妃就不開心了,她知道太後娘娘節儉又信佛,主禮準備就是一尊佛像和自己手抄的佛經,這尊佛像可不好尋,材質是上好的和田玉,只是皇上、皇後的珠玉在前啊。
想到這裡惠妃就更恨了,要不是貴妃讓純安公主插一手,協助皇後辦理太後娘娘壽宴的人可定是她,說不定就會提前知道皇上給太後娘娘準備的壽禮是什麼了。
接下來就是各人獻禮,各式各樣的禮物讓人眼花繚亂,諸如:萬年如意玉杯、八仙獻壽碗、福祿壽瓶、長壽玉犀爐、群仙獻壽圖、獻桃紫晶仙人……金銀玉器應有盡有。
禮物已經送得差不多了,眾人看著還沒有動的貴妃,榮妃忍不住率先發問:“不知道貴妃為太後娘娘準備的壽禮是什麼?現在就差貴妃娘娘的壽禮,臣妾心裡可是好奇的緊呢。”
榮妃這話一落,連康熙的朝著奕瑤看過來,笑道:“朕也好奇的很,貴妃的獻給太後娘娘的壽禮究竟是什麼?”其實這些天的啟祥宮的動靜康熙是知道,聽說貴妃宣了不少繡娘進啟祥宮,還從承乾宮、鹹福宮裡借了繡娘。
他就猜測貴妃的禮物應當是和繡品有關,且是大幅的不然不可能召了那麼多繡娘到啟祥宮。只是具體是繡的是什麼東西,康熙當時沒讓人打聽,就是不想破壞貴妃這份禮物的神秘感。
“和皇上的壽禮比起來,臣妾可不敢猖狂。”奕瑤說完,揮一揮手讓宮人抬進來一個檀香木的折疊式的屏風,宮人徐徐展開,屏風的內容緩緩展現在眼前。
只見屏風上是一群穿著蒙古服飾的人,場面可謂是人山人海、極為熱鬧,彷彿在舉行什麼盛事!
太後娘娘突然看到這一幕,不知不覺眼睛都濕潤了,急忙讓劉嬤嬤扶著她,走近了屏風,伸手細細的撫摸著,透過細膩的針法和刺繡技巧,感受這屏風上一個個栩栩如生人物、場景。
有風馳電掣的賽馬盛事:騎手們紮著各色腰帶,爭先恐後的往前沖的模樣。
還有激動人心的摔跤、令人贊嘆的射箭比賽、下蒙古棋、套馬活動、引人入勝的蒙古歌舞等等,這些場面無一不令太後娘娘懷念。
她多少年沒有參加過這樣的盛事了,自從嫁到了大清之後她就在沒有機會參加過那雅爾大會了,雖然皇上長大了後,也隨著皇上到過幾次草原,可是這時間都趕不上,而且皇帝政務繁忙,每次巡幸塞外都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的,在每一給地方都不會停留太久。
皇後娘娘也在驚嘆,“這幅屏風繡得真是太好了,栩栩如生,即使臣妾沒有見過這樣的盛事,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畫面熱鬧有讓人看著都跟著激動了,這麼大的一副繡品可不容易啊,怪不得你之前和我要這麼多的繡娘呢。”
“臣妾要多謝皇後娘娘了,要是沒有您的大力支援,臣妾這幅壽禮怕是出不來了。”奕瑤屈膝像緩緩道謝。
皇後急忙扶住奕瑤,“貴妃客氣,這是都是本宮該做的。”
連在座的小皇孫們都伸長了脖子想去看熱鬧,顯然他們也對那幅屏風上難熱鬧的場景很感興趣,只是被各自的額娘鎮壓了,不敢冒頭,只是在下面小聲的討論屏風上好玩的事情。
太後情緒穩定了不少,在劉嬤嬤和皇上的攙扶下坐回了位置,拿起帕子輕輕的擦了擦眼淚,“貴妃有心了,哀家很是喜歡這份禮物。”雖然回到了位置上,可是她的眼神卻一直留戀在屏風上,彷彿在透過屏風看些什麼。
“臣妾不敢當太後娘娘誇獎,只是偶然聽到宣嬪妹妹提起過那雅爾的盛事,就想到了這個注意,這也算是我們二人的主意!”
康熙恍然大悟的笑道:“怪不得這場景如此逼真,原來是有宣嬪給貴妃當軍師呢,貴妃和宣嬪都有心了!”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