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174章
二十六年,臘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後崩逝於慈寧宮。
臨去前,留下遺言與康熙:“……太宗梓宮奉安已久,卑不動尊,未便合葬。若別營塋域,不免勞費。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必安厝遵化為宜。”1
太皇太後殯天,皇上悲慟異常、痛哭幾近昏厥。更是一連幾日守在太皇太後靈前,晝夜不寐。並打算在慈寧宮中持服二十七月,遭到了眾大臣反對,懇請皇上為了保重龍體。
皇貴妃領著奕瑤在內的嬪妃、公主、格格及宗室福晉等,在慈寧宮為太皇太後持服,擔心的說道:“皇上一臉幾日如此,身體可怎麼受得了?”
奕瑤也默默搖頭嘆氣,皇上雖然政事上並沒有對太皇太後百依百順。可太皇太後對於皇上來說絕對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人。此時太皇太後崩逝,對於皇上不亞於信仰崩塌……
看著奕瑤不語,皇貴妃繼續說道:“我聽說,眾王公大臣奏請還宮、保重龍體,可皇上還是拒絕了,並且把王公大臣都罵了一輪。”
她是真的擔憂皇上的身體,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利益上,她都希望皇上能長命百歲,可此時看著皇上為太皇太後悲痛,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心裡幹著急。
太後娘娘日前為太皇太後哭喪、悲傷過度已經昏厥了過去,讓皇貴妃都不知道該找誰去勸慰皇上才好。太後昏厥,在人選上蘇麻喇姑無疑是最為合適的,可現在的蘇麻喇姑也是一副悲痛欲絕、神色木然的守在太皇太後的靈前。皇貴妃是怎麼都開不了這個口。
可想到重王公大臣的請託、還有皇上的身體,皇貴妃一咬牙便走進去了……半晌,卻是垂頭喪氣的走了出來,顯然未能勸得動皇上。
梁九功見皇貴妃的勸阻也無功而返,心裡失望不已。皇上這兩日水米未進,再如此下去怕是會出大事的!要是皇上有個萬一,他們這些近身服侍通通沒好果子吃!
他急得幹瞪眼,這些天他也同皇上一塊熬著,再加上著急上火雙眼已經通紅,瞧著甚是嚇人。他的目光所到之處,所有服侍的太監通通都低下了頭,恨不得垂到地上,生怕梁公公惦記他們。
梁九功腦子靈光一閃,突然想起一個人,或許有用。
“什麼?讓我去勸皇上?”奕瑤嚇得急忙擺手拒絕,“不行的,我不行的,剛剛這麼多王公大臣和皇貴妃都無功而返,本宮人微言輕又笨嘴拙舌的,怎麼可能勸得動皇上呢。”
開玩笑,現在的康熙就是一個隨時待爆發的火山一樣,她怎麼可能不怕死的在這關頭撞上去?她躲著都來不及呢。再說了她算那個牌面上的人物,憑什麼康熙就會聽她的勸?
奕瑤自認沒有安慰人的本事,也沒有巧舌如簧的功夫,她還是默默的做一個循規蹈矩的貴妃吧。
梁九功見她拒絕,著急的懇求道:“貴妃娘娘您就去試一試吧,皇上已經兩天水米未進了,奴才擔心萬歲的身子會受不住的,奴才實在沒法子了才來求您的……”
他把希望寄託在貴妃身上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太皇太後臨去之前,可是特地找見了皇貴妃和貴妃的,並且還給二人留了恩典,皇上就算是不聽貴妃的勸阻,想來看在太皇太後的面子上也不會遷怒於她的。
奕瑤被梁九功眼巴巴的看著,心生不忍。平心而論康熙待她一向是不錯的,當然這份不錯僅限於皇上和嬪妃的身份之間,她這些年身居高位,日子過得還算舒心……這都要感謝康熙這個上司。
想到這裡,她一咬牙心一橫便走了進去。
一進去,便看到高高在上的帝王頹廢陰鬱在坐在太皇太後的靈前,周身散發著陰翳的氣息,頭發有些許淩亂,從背影看過去整個人疲憊不已。